过浮云宿七尺

山云怜客岁晚行,小雨遽止雪不成。

阴霾渐开日隐见,轧轧笋舆和涧声。

谷中青烟一缕起,忽散无迹旋复生。

上岭下岭颇费脚,草径荦确仍斜横。

千林叶尽百草瘁,乔松劲竹吾同盟。

野梅解后亦数数,雪色风香相送迎。

路无里堠界远近,晨行暮止那记程。

田家团栾地炉煖,新醅旋泼肥鸡烹。

泛舟溪上岂不乐,吾独何为无此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元代孟淳的《过浮云宿七尺》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

首句“山云怜客岁晚行”,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山间云雾赋予情感,仿佛在陪伴着旅人,增添了一丝温暖与慰藉。接着,“小雨遽止雪不成”描述了天气的变化,小雨停歇,未见雪花,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遗憾的氛围。

“阴霾渐开日隐见,轧轧笋舆和涧声”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雾逐渐散去,阳光时隐时现的景象,以及乘坐竹轿(笋舆)穿行于山涧间的声音,生动地勾勒出旅途中的宁静与和谐。

“谷中青烟一缕起,忽散无迹旋复生”描绘了山谷间青烟袅袅升起,又迅速消散,随后再次涌现的情景,富有动态美,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上岭下岭颇费脚,草径荦确仍斜横”则通过描写上下山岭的艰辛与草径的崎岖,体现了旅途的不易,但同时也暗示了旅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千林叶尽百草瘁,乔松劲竹吾同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即使在万物凋零之时,依然有松竹相伴,象征着坚韧与永恒。

“野梅解后亦数数,雪色风香相送迎”描绘了野梅开放,与雪色、风香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冬日画卷,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路无里堠界远近,晨行暮止那记程”通过描述道路没有里程标记,晨起夜归,强调了旅途的漫长与孤独,同时也体现了旅人的自由与洒脱。

“田家团栾地炉煖,新醅旋泼肥鸡烹”描绘了农家温馨的生活场景,火炉温暖,新酿的酒与烤鸡香气扑鼻,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泛舟溪上岂不乐,吾独何为无此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羡慕,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自我反思,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6)

孟淳(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湖州。孟之缙子。以父荫入仕。成宗元贞间累官平江路总管,历太平、处州、徽州等路总管,以常州路总管致仕

  • 字:君复
  • 号:能静
  • 籍贯:元德安府随州
  • 生卒年:1264—?

相关古诗词

题金明池图

三月三日金明池,龙骧万斛纷游嬉。

欢声雷动喧鼓吹,喜色日射明旌旗。

锦标濡沬能几许,吴儿颠倒不自知。

因怜世上奔竞者,进寸退尺何其痴。

但取万民同乐意,为作一片无声诗。

储皇简淡无嗜欲,艺圃书林悦心目。

适当今日称寿觞,敬当千秋金鉴录。

形式: 古风

题淳化阁帖后

君不见秦王一旅定两京,武功文德致太平。

晚年却爱兰亭字,收拾茧纸归昭陵。

前朝淳化号极治,典章文物焕日星。

遗书购求到笔帖,秘府昼静闻登登。

铜驼翁仲两荆棘,况此烂石何足凭。

当时巳愧千载后,影外之影聊相仍。

即今见此遂希世,古意虽远犹典型。

文章于道固小技,而况字画纪姓名。

痴儿传观竞彷佛,至有呕血求其精。

残编断简无足论,此事自关时废兴。

愿君持此待善价,他年不厌家鸡腥。

形式: 古风

子昂画马

忆昔从公侍书殿,天闲过目如飞电。

池边尽有吮毫人,神骏谁能誇独擅。

公今骑鲸隘九州,人间空复看骅骝。

惟应驭气可相逐,黄竹雪深千万秋。

形式: 古风

敬仲画扇

松根茯苓如石髓,服食令人寿千岁。

子欲求之观此图,老身偃蹇枝扶疏。

长镵篝火新雨霁,羽人丹丘期不至。

却剪苍筤崖石间,吹作龙吟秋满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