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常德别意》由明代诗人黄公辅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诗人离别常德时的复杂心情。
首联“悠悠三载任迂疏,尺寸何曾有可书。”开篇即以悠长的时间跨度和随性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暗示了在这漫长的三年里,他或许并未留下太多值得记录的痕迹,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自省。
颔联“方忆故园寻菊径,又从远道望匡庐。”转而回忆起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人似乎在心中勾勒出一幅幅家乡的景象,如寻觅着菊花盛开的小径,又遥望着远处的庐山,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颈联“骊歌祖帐踌躇甚,父老儿童缱绻馀。”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通过“骊歌”(离别的歌)和“祖帐”(送行的帐篷),形象地展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与伤感。同时,“父老儿童”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情感深度,既有对长辈的敬重,也有对晚辈的牵挂,使得离别之情更加细腻动人。
尾联“马出郊原频引睇,岚光草色尽怆予。”最后,诗人骑马离开,回望郊原,只见岚光草色中充满了离别的哀愁。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色,更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凄美,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离之地的深深怀念和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空间、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过往生活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期待,更有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