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衣

染成茶色布,裁作水田衣。

香草堪充佩,垂杨近带围。

逢人问宜称,见佛合皈依。

却语诸童冠,都从点也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春衣》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新衣的制作与穿着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思。

首句“染成茶色布”,以“茶色”形容布料的颜色,既朴素又富含自然之感,仿佛能闻到淡淡的茶香,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气息。接着,“裁作水田衣”,将布料裁剪成田间稻浪般的样式,既实用又富有田园诗意,展现出春衣的独特设计。

“香草堪充佩,垂杨近带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衣的装饰细节。香草作为佩饰,不仅增添了衣物的香气,更象征着高洁与雅致;垂杨则作为腰带的装饰,轻盈而富有生机,与春日的氛围相得益彰。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春衣的精致与美感,也蕴含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之情。

“逢人问宜称,见佛合皈依”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穿着打扮的谦逊态度以及对宗教的尊重。无论是遇到他人还是见到佛像,都应以适宜的方式穿着,体现出一种内在的修养与外在的和谐。这种态度,不仅是对个人形象的重视,也是对社会礼仪与宗教信仰的尊重。

最后,“却语诸童冠,都从点也归”一句,以孩童为例,强调了穿着打扮应当符合年龄与身份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阶段性和归宿感。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体而言,《春衣》不仅是一首描绘服饰的诗作,更是通过对春衣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学、自然和谐、社会礼仪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与表达。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屐

天晴亦著屐,休笑岭南人。

于道犹行古,□□□□春。

杖声间得得,石齿漱粼粼。

不碍尊瞻视,端然郭泰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春寒

得非寒士态,春到怯逾增。

陋室风黏壁,虚窗雨罩灯。

娇莺寻不见,懒仆唤无应。

戏论调元事,阳春一曲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春灯

分光从一点,点点是春光。

二曜悬中夜,百花开此堂。

因心呈绝丽,隔燄觉微凉。

照尽寒斋客,君家不可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远如期

经年弹一调,道是远如期。

未审邀欢地,都为伫立时。

加衣防玉体,对镜写山眉。

万事归专一,何当慰所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