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的《苏武归汉》,通过描绘苏武归汉的壮举,展现了其忠诚与坚韧的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苏武在艰难岁月中的不屈与对国家的深情。
首联“仗节来归汉,麒麟万古图”,以“仗节”形容苏武持节归来,象征着他的忠诚与使命;“麒麟万古图”则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兽,寓意苏武归汉之举将被历史铭记。
颔联“艰难曾使虏,慷慨有臣苏”,描述了苏武在匈奴的艰苦岁月,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慷慨大义,表现了其高尚的品格和对国家的忠诚。
颈联“雁信传何有,旄残啮已无”,通过“雁信”这一意象,暗示了苏武与外界的联系,以及他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等待;“旄残啮已无”则表达了苏武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存状态,以及他对国家的坚定信念。
尾联“拜恩趋凤阙,挥涕忆龙湖”,描绘了苏武归汉后的场景,既有对朝廷恩典的感激,也有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体现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
最后一句“日月依新主,风沙失故吾。一官才属国,揽卷为嗟吁”,总结了苏武归汉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关系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苏武归汉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不仅赞扬了苏武的忠诚与坚韧,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与民族情感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