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寒拾长谈苦口禅,无人领解许多年。
如今拽转家风也,好把泥牛痛下鞭。
这首诗以寒拾长谈苦口禅为引子,揭示了佛法的深奥与不易理解。"寒拾"是佛教中两位著名的行脚僧人,他们以苦行和慈悲著称。"长谈苦口禅"描绘了他们长时间的教诲,言语中充满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慈悲的传递,但似乎并未得到太多人的理解和共鸣。
"无人领解许多年"表达了这种教诲的孤独与坚持,暗示了佛法传播的艰难过程。"如今拽转家风也"则可能意味着在经历了多年的努力后,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或方法,即转变了原有的教化方式,或许更加注重实践与体验,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讲解上。
最后两句"好把泥牛痛下鞭",形象地比喻了在新的教化方式下,需要对那些固守旧习、不思改变的人施以引导,如同鞭策泥塑的牛,使其觉醒。这里蕴含着一种积极的变革精神,鼓励人们跳出传统框架,勇于探索和实践新的思想与方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寒拾的故事,探讨了佛法传播的挑战与策略,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创新和适应,体现了作者对于佛法实践与传播的深刻思考。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丰干漏泄因饶舌,描邈虚空总是渠。
翻笑闾丘无鼻孔,灶前礼拜觅文殊。
聚头作相都休问,那事如何为举扬。
放得肚皮沧海阔,世间无物不包藏。
乞得包山古寺基,竹窗松桧作幽栖。
何时一棹来相访,说尽人间万事非。
出门烟水正茫茫,体露金风木叶黄。
父母未生前一句,不知何地是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