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引

水天一色磨古铜,落日欲没芦花风。

双飞野鸭忽惊起,渔歌渐远秋江空。

烟波渺渺无终极,中有江南未归客。

短篷夜泊洲渚寒,孤雁横江声正急。

形式: 古风

翻译

水天相接如古铜色,夕阳即将沉入芦花飘摇的风中。
两只野鸭忽然飞起,渔歌渐行渐远,秋江之上空寂无声。
烟雾浩渺无边无际,其中有位来自江南未归的旅人。
夜晚,我停船在寒冷的沙洲,独听孤雁横过江面的急切叫声。

注释

水天一色:形容水和天连成一片,颜色相近。
磨古铜:比喻水面平静如打磨过的古铜器。
芦花风:芦苇丛中的风。
双飞野鸭:两只一起飞翔的野鸭。
渐远秋江:渔歌的声音慢慢消失在秋天的江面上。
烟波渺渺:形容烟雾弥漫,视野模糊。
未归客:尚未回家的旅人。
短篷:小船的简陋船篷。
洲渚:江中的小岛或沙洲。
孤雁:单独飞翔的大雁。
声正急:叫声显得特别急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江景图。开篇“水天一色磨古铜”写出了秋日暮色的柔和与辽阔,水面反射着天空的颜色,与远处的古铜色山峦融为一体,显得格外宁静。“落日欲没芦花风”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之情,太阳即将沉入地平线下,芦花随风摇曳,带来了一丝秋意。

接下来的“双飞野鸭忽惊起,渔歌渐远秋江空”描绘了动态景象,一对野鸭在江面上突然飞起,而渔人的歌声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在空旷的秋江之中。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活动的细腻观察,同时也通过渔人的歌声,传递出一种远行者的心境和情感。

“烟波渺渺无终极”用来形容江水连绵不绝,如同烟雾一般弥漫开去,无边无际。“中有江南未归客”则点明了诗人的焦点,一个在外漂泊的旅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而这种情感在辽阔的自然景观中显得尤为凄凉。

“短篷夜泊洲渚寒,孤雁横江声正急”这一句通过简单的篷帆停靠在河岸,以及孤独的大雁横越江面、鸣叫声急促的画面,再次强化了秋夜的寂静与诗人的孤独感。这里“短篷”暗示了诗人所乘船只的简陋,而“洲渚寒”则让读者感到那种在荒凉之地过夜的冷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旅途孤独和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语言简洁而意境丰富,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象鲜明的秋江之作。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秋热(其一)

衰老不耐暑,喜甚秋咫尺。

秋来几何时,炮煮乃尔剧。

老夫大失望,亦自愧两屐。

青山吾故人,可想不可觌。

农家请言田,使我舌屡唶。

六月潴为泥,七月稿为腊。

十无一二存,政苦蝗狼藉。

吾饥不能腊,子热不能夕。

子热犹可凉,吾饥那可常。

形式: 古风

种菘

老圃相传秋后菘,砖炉石铫一年冬。

宁知迟种迟于我,又见南薰上番风。

形式: 七言绝句

胡道士山房听琴

石亭老入维摩室,三尺流泉长挂壁。

云寒夜半山鬼号,十年两耳秋萧瑟。

村溪水落寻山房,颜如渥丹鬓未霜。

麻姑大鹏不胜载,挽住且与歌沧浪。

菊近重阳破青蕊,犹带潘郎旧风雨。

弹冠政自不须弹,我欲挂冠神武去。

形式: 古风

赵丞饟酒蟹獐巴

公子无肠秋满壳,山吏无魂饱霜萚。

寒浦醉骨糟丘台,鸣髇数肋凌烟阁。

故人斜封三印红,秋江已在吾目中。

角声唤起边城梦,雪岸打围芦荻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