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军营书所见

阵云阴阴作愁绝,东溪一夜溪流赤。

滩头石碎挂死人,死人多于滩头石。

我来维舟延福门,路旁纷纷走避贼。

中有一老哭且行,鲜血新疮在右额。

自言家近幔亭峰,庐井年年习兵革。

红巾三度入闽关,九曲溪山遍荆棘。

今年无贼有戍兵,妻子流亡归暂息。

谁知将军率虎狼,葛伯先夺耕夫食。

乱军纵火焚山庄,牛羊鸡犬皆烹磔。

君看溪边流死人,尽死官军非死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郭式昌的《延平军营书所见》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惨状。首句“阵云阴阴作愁绝”,以阴沉的乌云渲染出压抑的气氛,暗示了战事的不祥。接下来的“东溪一夜溪流赤”描绘了溪水因战争染红,象征着无辜生命的牺牲。

“滩头石碎挂死人,死人多于滩头石”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揭示了战场的残酷,死者的数量之多令人震惊。诗人通过“我来维舟延福门”引出亲眼所见的难民情景,“路旁纷纷走避贼”,展现了百姓对战乱的恐慌。

“中有一老哭且行,鲜血新疮在右额”刻画了一个受伤的老者,他的悲痛形象深深触动人心。老者自述家园遭受兵燹,多次逃难的经历,以及“红巾三度入闽关,九曲溪山遍荆棘”的描述,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频繁和破坏。

最后两句“今年无贼有戍兵,妻子流亡归暂息”,看似平静,实则讽刺,因为官军的镇压并未带来安宁,反而导致了“乱军纵火焚山庄,牛羊鸡犬皆烹磔”的惨剧。诗人以“君看溪边流死人,尽死官军非死贼”作结,强烈控诉了战争的罪恶,表达了对无辜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谴责。整首诗情感深沉,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收录诗词(15)

郭式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江舟次

三年十渡吴江水,花草山川渐有神。

故垒削平皆沃壤,荒村成聚见归人。

晨餐细脍烹红鲤,夜舫清歌飐白蘋。

还是六朝金粉地,残秋烟景似芳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五坑收抚客民事毕回广州旬日又赴漕涌军营赋示内子

叹息劳生百感侵,征袍才脱又分襟。

鼓鼙江上催人去,笑语镫前惜夜深。

敢信封侯有奇骨,未应偕隐负初心。

同来瘴雨蛮烟地,祇盼刀环是好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辛未春月由温州至处州道上杂咏(其一)

双塔江心孤屿留,昔贤觞咏此风流。

绿蘋香送清风远,疑有吟声出孟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辛未春月由温州至处州道上杂咏(其二)

画桨乘潮打浪花,溪湾转过几人家。

雨丝风片孤篷底,卧看青山出永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