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北狩歌一首

正统己巳北出师,居庸关外驻龙车。

万里清霜严警跸,千山红日照旌旗。

惊雷奔电动天地,土木狼山胡马嘶。

犹如汉高白登围,谁似陈平复出奇。

倒戈败将泣紫陌,尽说天子无归期。

百官出涕洒双阙,六宫日夜愁蛾眉。

王竑意气凌秀实,马顺碎首污丹墀。

郕王晏然登大宝,英宗凛凛胡风吹。

伯颜稽首尽臣节,也先独识龙凤姿。

胡笳吹渡百海子,天涯渺渺将何之。

紫塞惊瞻苏武庙,黄云愁拂李陵碑。

君王忽忆宫中乐,玉箸双流路辽邈。

夜夜袁斌抱足眠,君臣鱼水恩相托。

他年刻木南来书,此功堪表麒麟阁。

匈奴万骑屯长陵,宫墙之中肆焚掠。

武清鼓舞三军气,司马用兵如李郭。

紫荆关口鸾舆还,三度景皇犹不诺。

侍郎怀献绣龙枕,拜舞胡沙怨乖错。

翰林检讨批逆鳞,赵杨二子迎沙漠。

也先起舞弹琵琶,恋恋饯行良不薄。

秋来天子归南宫,万国苍生皆踊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上皇北狩歌一首》由明代诗人黄省曾所作,描绘了明朝英宗被俘后,其父明宣宗(上皇)北狩(即被掳北去)的历史事件。诗中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

首句“正统己巳北出师”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即在正统年间,明朝军队北出征讨。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军队出征的情景,如“万里清霜严警跸,千山红日照旌旗”,形象地描绘了军队行进时的壮观景象,同时暗示了战争的严峻性。

“惊雷奔电动天地,土木狼山胡马嘶”则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紧张气氛,通过自然界的反应来衬托战争的激烈。随后,“犹如汉高白登围,谁似陈平复出奇”将英宗的困境与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的情况相比较,暗含了对英宗处境的同情,并暗示了可能的转机。

“倒戈败将泣紫陌,尽说天子无归期”描绘了战败将领的悲痛与绝望,以及人们对英宗命运的担忧。接下来的几句“百官出涕洒双阙,六宫日夜愁蛾眉”则展现了宫廷内部的哀伤与焦虑,反映了朝廷上下对英宗安危的关注。

“王竑意气凌秀实,马顺碎首污丹墀”描述了大臣们的英勇行为,如王竑的豪迈与马顺的忠诚,为保卫朝廷而牺牲。接着,“郕王晏然登大宝,英宗凛凛胡风吹”展现了郕王(即后来的明景帝)的沉稳与英宗被掳北去的凄凉情景。

“伯颜稽首尽臣节,也先独识龙凤姿”赞扬了蒙古将领伯颜的忠诚与也先对英宗身份的识破。最后,“胡笳吹渡百海子,天涯渺渺将何之”表达了英宗被掳北去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不仅再现了历史事件的细节,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复杂。黄省曾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责任相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收录诗词(956)

黄省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郊外醉题嘲徐子一首

兰塘翠苑春游赊,笑指平康卖酒家。

我把苏台一片月,樽前照尔颜如花。

吴宫西子枉倾国,綵云已□归尘沙。

红妆对汝不衔酒,徒看宝镜生嗟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石上菖蒲一首

金庭昔开夏禹册,闻道仙蒲有灵液。

移取苍梧九节英,种向青山一拳石。

嵩高真人掇紫花,黄精丹桂不足誇。

吾将采服驻颜色,去驾青龙羽盖车。

形式: 古风

祝京兆草书歌一首

枝山草书天下无,妙洒岂特雄三吴。

群萌万象出毫下,运肘便觉风云俱。

□持浪转信神动,筋回墨纵皆春敷。

分明造化宰君手,左攒右剪形形殊。

天愁鬼哭不宁岁,鸾惊龙骇谁争驱。

迩来南海作仙今,观涛历险笔逾圣。

奇文豪咏兼称之,处处江山好挥映。

余也飘飘紫台客,向长五岳将浮屐。

多君惠我远游篇,得展萝窗喜魂魄。

呜呼羲之眼前人不识,笑杀千金买遗绩。

形式: 古风

苏台篇送郡倅周仲仁之京一首

姑苏山上高台古,翠壁金楣映歌舞。

西施化作綵云飞,空馀碧草生江浒。

江山不改吴苑开,使君搴帷紫马来。

锦席遥浮五湖棹,仙舆屡上姑苏台。

黄堂抚字欢谣起,荀羡买臣差足拟。

下榻平交有布衣,盈门徒走看珠履。

平生读书巳万卷,少年作赋称千里。

销夏湾头莲欲芳,金昌柳色婀娜长。

翩翩綵鹢向何处,闻道双幡趋未央。

朝天一日展骐骥,应报三年集凤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