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八贤真在,时来拂榻看。
已知前事远,更结后人难。
泉滴胜清磬,松香掩白檀。
凭君听朝贵,谁欲厌簪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自然景观中静坐,回顾往事、感慨时光流转的意境。"十八贤真在"一句,通过对古代贤者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自我精神世界的映照。"时来拂榻看"则是诗人静坐于自然之中,对周遭景物进行观察与感受。
"已知前事远,更结后人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了解以及对未来连接不易的深刻体会。这里的"前事"和"后人"构成了一种时间跨度上的思考,既有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泉滴胜清磬,松香掩白檀"两句,通过对自然声音(泉水声)与自然气息(松木香)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意境。这里的"清磬"和"白檀"都是用来形容声音和香气的清新与纯净,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使得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自然之美。
最后两句"凭君听朝贵,谁欲厌簪冠"则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朝贵"指的是朝廷中的高官显贵,而"簪冠"是古代士人或官员戴在头上的装饰。诗人的提问"谁欲厌簪冠"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和超然。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山林景象,更通过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物我两忘的精神追求。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翠湿僧窗里,寒堆鸟道边。
静思寻去路,急绕落来泉。
暮雨开青壁,朝阳照紫烟。
二林多长老,谁忆上头禅。
行心乞得见秋风,双履难留去住踪。
红叶正多离社客,白云无限向嵩峰。
囊中自欠诗千首,身外谁知事几重。
此别不能为后约,年华相似逼衰容。
峭形寒倚夕阳天,毛女莲花翠影连。
云外自为高出手,人间谁合斗挥拳。
鹤抛青汉来岩桧,僧隔黄河望顶烟。
晴露红霞长满掌,只应栖托是神仙。
百岁禅师说,先师指此松。
小年行道绕,早见偃枝重。
月槛移孤影,秋亭卓一峰。
终当因夜电,拿攫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