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飞卿

三百周诗出圣门,文为枝叶性为根。

不忧师说无匡鼎,但喜吾宗有巨源。

我自般溪移历下,君从汝海到东原。

东原历下风烟接,来往时时得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弘道赠给友人杨飞卿的作品,表达了对彼此学术交流的期待和对共同学术渊源的欣喜。首句“三百周诗出圣门”强调了经典的儒家根基,暗示了他们共同研究的深厚传统。接下来,“文为枝叶性为根”进一步比喻,指出文学作品虽繁复多样,但其根本在于人性和道德的探讨。

“不忧师说无匡鼎,但喜吾宗有巨源”表达了诗人对于学术传承的自信和对杨飞卿这样优秀学者的赞赏,认为他们的学说如同古代的匡鼎(喻指权威),而杨飞卿就是学术源头的巨擘。诗人提到自己从般溪迁至历下,杨飞卿则来自汝海,两地学术交流频繁,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学术互动将不断深化。

最后两句“东原历下风烟接,来往时时得细论”,描绘了两地间的交通便利,以及他们可以经常面对面深入讨论学术问题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含了对学术交流的热忱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91)

杨弘道(元)

成就

作品:《小亨集》

经历

气质高雅古朴、无心事业。但是光明磊落有大志气。作品中透露着怡然自得之趣味

  • 字:叔能
  • 号:素庵

相关古诗词

赠卢希甫

般阳兵后步之青,古驿荒寒粥夜烹。

四舍分程曾借宿,一杯数种不知名。

二千里外新归客,三十年前旧友生。

宾馆莫嫌来往数,中途霜露已无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青社别友

泺源清驶钻城流,一幞萧然上客舟。

濒海地荒风送雨,幻身家远病逢秋。

久知作事常难遂,无挟投书亦漫求。

别后因閒若相忆,中山西北是齐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施淮马与鉴上人

嗟嗟牝马老而羸,况复双瞳障脑脂。

相下得之来汶上,暑天忽尔到寒时。

贫家刍秣应难继,末路庖厨不忍为。

若踏金田宜努力,庶成善果脱毛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元伯

栩然清梦绕芳兰,逆旅天教识凤鸾。

一榻既因徐孺设,绿琴来对子期弹。

下喉久厌江瑶柱,入手欣逢铜弹丸。

既悟诗人最佳处,肯誇淫潦卷狂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