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赵蕃所作,名为《知府提举访求前守凌公遗迹忽于庭庑雨压复壁中得公所题诗赋六绝句》的第三首。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不因风雨壁宁隳”,开篇即以风雨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变迁与环境的考验,强调了事物在风雨中依然坚韧不摧的精神。这里的“壁”象征着历史的痕迹或前人的智慧,即使历经风雨,也难以磨灭。
“雅志安和寓此诗”,接着点明了诗作为承载高尚志趣与平和心境的载体,它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也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映。这里的“雅志”指的是高雅的情怀与志向,“安和”则体现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前此后今宁浪出”,这一句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连续性。无论过去还是未来,人们的思想与行动都并非毫无意义地发生,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与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历史的脉络。
“岂非显晦亦关时”,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显赫与隐晦之间的变化是否与时代有关?这句话暗示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以及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个体价值与成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风雨与壁、雅志与诗、前与后、显与晦,探讨了历史的延续性、个人与时代的互动关系,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如何保持自我价值与精神追求的主题。赵蕃以简洁而富有哲思的语言,展现了对历史、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