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甲

儒服便章甫,戎装乍铁衣。

几曾生共乐,犹有死同归。

著屦惟何甚,乘车未遽非。

愧酬军旅问,先见少知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被甲》是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通过对比儒服与戎装的不同,以及对生死、行为选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道德抉择的深刻洞察。

首句“儒服便章甫,戎装乍铁衣”,以“章甫”代指儒服,以“铁衣”象征戎装,形象地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服饰风格。儒者着章甫,文雅而庄重;战士披铁衣,刚毅且勇猛。这一对比,不仅展示了不同身份的外在特征,也暗示了各自内蕴的精神气质。

接着,“几曾生共乐,犹有死同归”,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一个问题:人们是否真正能够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然而,即便是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人们是否又能做到在面对生死时,依然能够携手同行,共同面对?这里蕴含了对人性、社会关系以及生死观的深刻反思。

“著屦惟何甚,乘车未遽非”,这两句则转向对行为选择的探讨。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人们往往需要做出决定,选择合适的行动方式。诗人在这里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判断哪种行为更为恰当?是穿着便于行走的鞋子(屦),还是乘坐车辆(车)?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触及了更深层次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考量。

最后,“愧酬军旅问,先见少知几”,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充分理解军旅生活及其意义的愧疚之情。他意识到,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可能过于肤浅,甚至存在盲点。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经验以及人生智慧的谦逊追求。

综上所述,《被甲》一诗通过对服饰、生死、行为选择以及个人认知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道德抉择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自身角色定位的思考,也触及了更广泛的人性、道德和哲学议题,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收录诗词(504)

薛季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艮斋先生,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 字:士龙
  • 号:艮斋
  •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
  • 生卒年:1134~1173

相关古诗词

曾阳回棹

沔曲回晨棹,惊飞羡水禽。

波纹沙隐见,山影浪浮沈。

色动芦花雪,光摇日脚金。

扁舟归未得,惆怅五湖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读三国志

左角蛮攻触,南柯檀伐槐。

徘谐记名字,人物委尘埃。

锦里昔曾到,樊川今此来。

遗风不可见,观古意悠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读史

信乃哙等伍,宏与滔比肩。

飨士未为过,出跨真能贤。

物外体三极,环中无二天。

伤哉千古恨,颦蹙玩陈编。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仵落回路得家书是夕有归梦

梦入江南路,依然识旧庐。

家人话生计,儿子督程书。

缭绕俗缘在,缠绵习气馀。

金鸡惊误我,安问未为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