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三日送邢婿还乡

鄂渚分携惊昨梦,如今岂谓一尊同。

尘埃万里玉常润,风雨对眠床亦东。

问得平安归客子,留将思忆与衰翁。

征衫瘦着不须遽,渐向湖南春色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昨日在鄂渚分别,如同梦境般令人震惊,如今怎能想象我们还能共饮一樽酒。
穿越万里的旅途艰辛,但心中的玉佩始终如新,即使风雨交加,我也与床铺相伴在东方。
询问归来的旅人是否安好,我把思念之情留给年迈的自己。
旅途中的衣服虽然瘦削,也不必急于换下,因为春天的湖南景色正逐渐展开。

注释

鄂渚:湖北的水边之地。
分携:离别。
惊昨梦:像一场噩梦般令人惊讶。
岂谓:怎能想到。
一尊同:共饮一壶酒。
尘埃万里:长途跋涉,尘土飞扬。
玉常润:比喻心灵或珍贵物品始终洁净。
风雨对眠:在风雨中度过夜晚。
床亦东:床铺也在东方,暗示诗人身处他乡。
问得平安:询问归来的平安消息。
归客子:归来的旅人。
衰翁:年老的自己。
征衫:旅途中的衣服。
瘦着:因旅途而显得瘦削。
不须遽:不必匆忙。
湖南春色:湖南的春天景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腊月十三日送邢婿还乡》,表达了诗人送别亲人离去后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首句"鄂渚分携惊昨梦"描绘了离别时的震惊与梦境中的恍惚,暗示了离别之痛。次句"如今岂谓一尊同"则表达了对再次相聚的期待,以及现实中无法共饮的遗憾。

"尘埃万里玉常润"运用比喻,将亲人的品格比作常润的美玉,即使身处万里之外,其高洁品质依旧让人怀念。"风雨对眠床亦东"进一步抒发了对往昔共同生活的回忆,即使床已空,仍能感受到那份温暖。

"问得平安归客子"是对远行者的关怀,希望他一路平安。"留将思忆与衰翁"则表达了诗人将思念之情寄托给年迈的自己,表明这份情感的持久和深沉。

最后两句"征衫瘦着不须遽,渐向湖南春色中",诗人安慰自己不必急于消瘦,因为春天的湖南将会带来新的生机,也寄寓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送别时的复杂心情和对亲人的深深挂念。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阑暑

阑暑秋郊暮,前山瘴雾中。

猿猱都下饮,鸟雀未归丛。

弄影试新月,披襟招好风。

银潢向何夕,零露湿梧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简孙立之

无分双清岸醉巾,苍头煮药与谁亲。

空烦食指报珍味,阻向歌喉听落尘。

槛外寒花应照户,座中明水定生春。

仙翁若苦催归旆,不比山斋酒困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频夜灯花顾予有何喜其可喜者又心之所自知不待灯报也

何烦喜事灯来报,喜事山间足可誇。

绿竹乍移都出笋,素馨冲腊小开花。

疏牙送饭匙犹健,细字抄书笔有加。

况是山前膏雨足,平平春水浸秧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洪州新建张令寄斋

合倚金华步石渠,丹砂宁驻葛洪车。

有成用底三年政,必葺聊成一日居。

簿令优游闲制锦,签牌盘礴饱观书。

后来令尹须留意,莫道前人托宿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