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隐逸生活画卷。诗人施肩吾在书堂中,远离了世俗的纷扰与喧嚣,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玉京高谢黄金榜,石室来乘白鹿车",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将书堂所在的环境渲染得神秘而高雅,玉京象征着仙境,黄金榜则暗示着功名利禄的虚幻,与之相对的是石室与白鹿车,代表了自然与超脱。
"山后暗通天宝洞,眼前便是地仙家",进一步强调了书堂所在之地的隐秘与不凡,仿佛是通往仙境的门户,而"地仙家"则点明了这里居住者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时闻清夜雪中犬,回视红尘井底蛙",通过对比,突出了书堂主人与外界的隔绝,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冷眼旁观,犬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而"井底蛙"则比喻那些被尘世束缚、视野狭窄的人们。
最后两句"五百年前人未死,芭蕉源上锁烟霞",以时间跨度和空间景象的转换,表达了对永恒与瞬间、现实与幻想之间关系的思考。"五百年前人未死",似乎在说过去与现在并无二致,生命的意义在于超越时间的限制;"芭蕉源上锁烟霞",则以芭蕉与烟霞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与自然的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堂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与内心宁静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