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灵山话月,曹溪指月,寒山比月。
从上佛祖,纳尽败阙。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慧开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佛教哲理。"灵山话月,曹溪指月,寒山比月",这三句通过列举三位著名的佛教圣地(灵山、曹溪和寒山)以及它们与月亮的关联,象征着佛法的普照和不朽。"灵山"代表佛教的起源地,"曹溪"是六祖慧能传法之处,"寒山"则是一位隐居修行的高僧,他们都在各自的环境中指向了同一个真理——月亮,即心性的明净。
"从上佛祖,纳尽败阙",这里的"从上佛祖"指的是历代高僧和佛陀的智慧传承,"纳尽败阙"则意味着包容并接纳世间的缺陷和不完美,强调了佛法的广大和包容性,以及修行者应具备的宽广胸怀和对世间苦难的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式地传达了佛教的核心理念——空性、般若(智慧)和慈悲,以及修行者在面对世间万象时的觉悟与包容。
不详
灵从何来,圣从何起。五通六通,不是不是。
今日天宁,如何指示,齐之以礼。
闹市红尘,入廛垂手。才涉思惟,劈脊便搂。
目前无法,意在目前。目前荐得,正好吃拳。
烈焰亘天,洪涛辊底。眨上眉毛,剑去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