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画叉歌为椒园先生作

先生少从外氏学,玉叉得自初白翁。

拊不留手泽可鉴,截肪之色形如弓。

下安桃竹强名杖,挂画取钱其用同。

当年操几迁书筴,日见摩挲太心剧。

百年阅历几人存,古器犹完亦足惜。

后生不及并世生,老辈风流略可识。

卷帘霜下夜钟鸣,罢酒传观醉默默。

回首袁花暮草生,得树楼空梦颜色。

江城星月照人寒,故物苍茫见手泽。

吁嗟乎双杖之铭亡其词,赤藤如铁今安归。

渭阳送后头如雪,尚咏琼瑰玉佩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玉画叉歌为椒园先生作》是清代诗人汪中所作,通过对玉画叉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玉画叉,不仅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中提到的“外氏学”、“初白翁”,暗示了这件物品的来历与传承,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对于器物的珍视与欣赏。玉画叉的材质、形状、功能以及与先生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都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下安桃竹强名杖,挂画取钱其用同”的描述,可见其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

“百年阅历几人存,古器犹完亦足惜。”这一句表达了对古物保存的感慨,强调了历史遗存的价值。接着,“后生不及并世生,老辈风流略可识。”则反映了时代变迁中,传统技艺与文化传承的不易,以及对前辈智慧与精神的敬仰。

最后,“江城星月照人寒,故物苍茫见手泽。”将自然景象与古物相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进一步凸显了玉画叉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角色。而“吁嗟乎双杖之铭亡其词,赤藤如铁今安归。”则表达了对失去铭文与原物的遗憾,以及对它们背后故事的追思。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玉画叉的独特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传统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0)

汪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悲落叶

悲落叶,落叶如转蓬。朝在嘉树上,暮归宿莽中。

华心向秋尽,无复怨西风。

风吹漂忽安所极,高高下下不可择。

春至复青青,青青非故枝。

同生一朝弃,终无相见时。

形式: 古风

答观鲁三首(其一)

崇兰泣秋渚,颢气澄幽越。

美人折其荣,光风坐怡悦。

繁霜一夜零,仰见浮云没。

良辰不寓赏,旷世情谁覈。

燕婉在一时,素心徒自结。

岁暮不可持,坐恐芳华歇。

形式: 古风

答观鲁三首(其二)

水波潜虬出,风逆翔鸿偃。

恣君耳目娱,神物逝已远。

素心谅不欺,忧至一朝践。

众女愧朱颜,孤美讵云免。

谦柔得自持,华色自难损。

日夕谢光荣,思君徒晼晚。

形式: 古风

答观鲁三首(其三)

驾言涉溱洧,春女厉哀音。

丝竹满清夜,欢娱非我心。

十年泛海上,寂寞托瑶琴。

岂伊和者寡,大雅自兹沈。

弃置亦云已,吾生终自任。

孤鸣迷众耳,感激尚怀音。

云中有黄鹄,矫首愿栖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