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闻笛》,由明代诗人苏景熙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听到笛声后引发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哀愁。
首句“岂是梅花落”,以梅花的凋零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引出下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忽惊乡思催”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乡情绪被笛声激发,如同被催促一般,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关山千里隔,岁暮一书来”两句,通过描写遥远的距离和年末收到的一封家书,进一步强化了诗人与家乡的分离之感以及对亲情的渴望。这里的“关山”既指实际的地理障碍,也暗喻心灵上的阻隔。
“短发白堪把,寒云黯不开”则通过外在的自然景象映射诗人的内心世界。白发的出现暗示了岁月的无情,而“寒云黯不开”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阴郁与迷茫,难以摆脱的孤独感和忧伤。
最后,“夜阑声更促,凄断有馀哀”将情感推向高潮。夜深人静之时,笛声更加急促,使得诗人的哀伤之情无法自抑,余音袅袅,令人动容。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听觉上的感受,也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与思乡之情时的复杂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