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光孝寺若惺禅室讲堂分赋

何年法性寺,重睹讲筵开。

庐岳寻师去,曹溪乞法来。

一庵深借树,半偈了非台。

犹幸钟声接,微言许往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追寻佛法的旅程与心境。首句“何年法性寺,重睹讲筵开”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法性寺重开讲堂的惊喜与感慨,暗示了佛法的传承与延续。接着,“庐岳寻师去,曹溪乞法来”则点明了僧人为了求法,远赴名山大川,寻访高僧,汲取智慧的历程。这一过程充满了对真理的渴望和对修行的坚定。

“一庵深借树,半偈了非台”两句,通过描述僧人在深林中借树为庵,以简朴的生活环境衬托出内心的宁静与专注,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精义并非外在形式,而在于内心的领悟与实践。这里“半偈了非台”可能意味着在简陋的环境中,僧人通过悟道,达到了超越物质与形式的境界。

最后,“犹幸钟声接,微言许往回”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交流与传承的珍惜与期待。钟声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与共鸣,而“微言许往回”则体现了对深入探讨与理解佛法的渴望,以及对佛法能引领人们回到内心深处,找到真我与真理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追求佛法的艰辛与执着,以及佛法对个人心灵的深刻影响,同时表达了对佛法传承与交流的珍视与向往。

收录诗词(19)

黄圣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净慧寺

得知谁是再来身,尚忆城中一法尘。

九级弧棱回日月,半龛灯火开梁陈。

林分诃子僧无碍,坛接菩提佛有邻。

共倚风蝉吟往迹,又将诗句种前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六朝清隐为潘淇园社长寿

鸣阳高处隐相招,雅有声诗叶帝韶。

青玉倚将天外案,白云持向日边谣。

盟齐二仲矜千古,毫战双锋殿六朝。

一自银河龙剑后,精华容与醉丹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南阳道中

作客已堪怜,春光复眼前。

陇头浮麦浪,堤上散榆钱。

旅况鹃声出,乡心马首悬。

苍林如可度,吾欲问归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过沛上

京国驰驱道,悠悠客子情。

大风吹四野,王气隐孤城。

舍远云偏白,丛深日碍明。

徘徊策羸马,愁逐畏途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