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都务弟(其一)

功名剩拟著先鞭,永诀于今十九年。

地下那知多岁月,人间别是一乾坤。

生前桂籍身如在,死后芸编子并传。

己巳归藏无欠事,独怜埋玉重凄然。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功名只当作先行一步,与你永别已经十九年。
你在地下哪里会知道多少时光,人间世界却已换了天地。
活着时你的名声如同桂冠仍在,去世后你的著作也一同流传。
己巳年安葬并无遗憾之事,只是想起你被埋葬的场景令人悲痛不已。

注释

功名:指名誉和地位。
先鞭:比喻领先他人。
永诀:永远的告别。
十九年:表示时间跨度。
地下:指去世后。
桂籍:古代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的记录。
芸编:泛指书籍,芸草可以防止书虫,故称。
归藏:入土为安,指安葬。
欠事:没有遗憾的事情。
埋玉:借指埋葬珍贵的人,此处指去世者。
凄然:悲伤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卫宗武的作品,名为《挽都务弟(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挽歌,也就是悼念逝去亲友的诗篇。

"功名剩拟著先鞭,永诀于今十九年。" 这两句表达了对已故人士功业未竟、寿命不永的感慨,同时也点明了与逝者分别已经十九年的时间跨度。诗人通过“功名剩拟”和“永诀”这两个词组,传递出一种遗憾和不舍。

"地下那知多岁月,人间别是一乾坤。" 这两句则描绘了生者与死者的界限,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以及生与死之间巨大的差异。“地下”暗指逝去之人的埋藏,而“人间”则是对存活者世界的称呼,“乾坤”象征着天地、宇宙乃至于一切事物的总和,通过这种比喻突显了生与死的不同维度。

"生前桂籍身如在,死后芸编子并传。" 这两句描述逝者生前的荣耀以及死后的影响力。“桂籍”通常象征着科举考试中的优异成绩,而“芸编子”则可能指的是文学作品或者其他文化遗产,这表明即便身亡,但其精神和学术成就依然被后人传颂。

"己巳归藏无欠事,独怜埋玉重凄然。" 最后两句中,“己巳”可能是一个特定时间的代称,而“归藏”则意味着逝去者已长眠于地下。“无欠事”表明在世时并无未了之事,诗人对此表示理解和尊重。但接下来的“独怜埋玉”却流露出一种哀伤的情绪,“埋玉”比喻将宝贵的人才或精神财富深藏于地下,无法再被看见,这种比喻强化了诗中的哀悼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挽歌通过对逝者生前荣耀和死后遗产的回忆,以及对生与死差异的描绘,表达了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悲伤。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侯

狙击岂良图,命几危博浪。

既受黄石书,颠秦而蹶项。

报韩志已酬,兴汉画仍赞。

历陈借箸计,潜消刻印患。

定封谋遂寝,立嫡计莫尚。

转危以为安,其易犹反掌。

万钟谁不怀,裂土人所望。

何勃身亦系,韩彭国随丧。

驾言仙与游,高风巢许上。

形式: 古风

留墓松

青青冢上木,夭矫摩太虚。

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濡。

其来至高曾,奚啻五世储。

伟哉廊庙材,而受斤斧屠。

其间钟异质,形气与众殊。

小者近十围,大者百尺躯。

九苞凤可巢,千载苓可锄。

难以刀锯加,俾与玉石俱。

留为龙鸾种,要产驹与雏。

咨汝二十二,结交犹朋徒。

共期松乔寿,以卫龙虎区。

子孙其保之,慎勿使剪除。

毋效发冢儒,假辞取珠襦。

群柏既就歼,所存能几馀。

时哉能得已,涕泣而长吁。

形式: 古风

耕渔处

清涟万顷渟为湖,湛湛一镜涵太虚。

其旁鳞次田莓莓,四望沃若皆膏腴。

蔬畦麦陇间碧树,洲蘋岸蓼连平芜。

水村落照晚钟寺,中有一山成画图。

郑谷无此宽閒野,严濑无此浩渺区。

更于何所堪下钓,更于何所堪荷锄。

谁与卜筑于此居,峨然其冠孔氏徒。

时哉不偶堪遁世,垂缗把耒以自娱。

兴来风月入吟啸,错落吐出鲛盘珠。

人惟内省有足乐,眇视外物刍狗如。

膏粱于此且不愿,况为鳣鲔而施罛。

则知之子命名者,是特寄意耕与渔。

岂亦伯成子高之在野,庄周濠上之观鱼。

形式: 古风

莺花吟为良友作

羽族竞繁声,仓庚尤善鸣。

喧啾百喙忽奏雅,尽洗盈耳筝竽音。

芬菲芳事毕,木芍药晚出。

于中姚魏更倾城,扫退目前赪紫色。

转眼韶华便欲休,恨无长绳系春留。

一春妩媚在花鸟,常恐易逐光阴流。

浮荡谁家挟弹子,飞丸巧中俄摧翅。

封姨底事苦禁持,飘摇欲使无完蒂。

可嗟凡卉与凡禽,遂情快意何纷纷。

不思物恶伤其类,尔形尔气非同群。

岁购名葩不常遇,日听好音能几度。

寄与东君力遮护,勿使凋零同臭腐,不然辜负莺花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