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庞尚鹏所作的《闻蝉》诗,以夏日清晨的东阁为背景,描绘了蝉鸣的景象与诗人对蝉鸣的感悟。
首句“夏日开东阁,天边送远声”,开篇即营造出一幅夏日清晨,东阁开启,远处传来蝉鸣的宁静画面。夏日的清晨,阳光尚未炽热,空气清新,东阁作为观景之所,自然引得远处的蝉鸣声传入耳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在耳边轻轻奏响。
接着,“一身能自遣,万口为谁鸣”两句,诗人借蝉鸣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蝉虽为一虫,却能独立生活,自由自在地鸣叫,而人类面对众多的声音和喧嚣,却往往迷失自我,难以找到内心的平静。此处将蝉与人进行对比,寓含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深思。
“露重林霏润,风高羽翼轻”描绘了蝉鸣时的环境氛围。露水重,林间雾气弥漫,营造出一种湿润清新的自然景象;而风高则使蝉的翅膀显得更加轻盈,蝉鸣似乎更加悠扬悦耳。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节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蝉鸣的美妙与和谐。
最后,“知音如有待,听尔岂无情”表达了诗人对蝉鸣的理解与共鸣。知音难觅,但蝉鸣似乎在等待着懂它的人来倾听,诗人认为蝉鸣并非无情,而是充满了情感与意义。这不仅是对蝉鸣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深处那份纯净情感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清晨蝉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