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孤秀峄阳岑,亭亭出众林。
春光杂凤影,秋月弄圭阴。
高映龙门迥,双依玉井深。
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之境。"孤秀峄阳岑,亭亭出众林"中的“孤秀”表达了山峰独立挺拔,“峄阳岑”则是山势的险峻与美丽,而“亭亭出众林”则展示了诗人眼中那座山在众多树木间卓然独立的景象。
春天的阳光("春光杂凤影")透过凤凰般的花朵投射下斑驳陆离的光影,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秋夜的月亮("秋月弄圭阴")则是在玩味古代圭表的投影,圭是古代用来观测天象的器具,这里用以形容月色之柔和。
接下来的"高映龙门迥,双依玉井深"一句,通过对山势与泉水的描写,再次强调了自然景物的壮丽与幽深。这里的“龙门”可能是指险峻如龙的山门,而“玉井”则是形容清澈见底的泉水。
最后两句"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不因"意味着不随波逐流,“将入爨”指的是即将进入火炉(爨),在这里可能是比喻诗人即将脱离尘世的束缚。而“谁谓作鸣琴”则是在反问,即使有人说我像在演奏发声的琴瑟(古代弦乐器具),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的超然自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高洁脱俗生活态度的心境。
不详
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势疑虹始见,形似雁初飞。
妙应七星制,高分半月辉。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习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
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
楼写春云色,珠含明月辉。
会因添雾露,方逐众川归。
兔月清光隐,龙盘画烛新。
三星花入夜,四序玉调晨。
浮炷依罗幌,吹香匝绮茵。
若逢燕国相,持用举贤人。
瑞气凌青阁,空濛上翠微。
迥浮双阙路,遥拂九仙衣。
桑柘迎寒色,松篁暗晚晖。
还当紫霄上,时接彩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