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弇在泗洲院宿夜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羸骖戢束来闽岭”,以“羸骖”形容马匹的疲惫,暗示旅程的艰辛,而“来闽岭”则点明了行程的方向。接着,“晚岁峥嵘宿泗洲”一句,既表达了年岁已高的诗人对旅途的感慨,也预示了即将进入泗洲院的宁静与安详。
“一缕蝉通鸟道”描绘了蝉鸣与鸟语交织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和谐与生机勃勃的氛围。“万鞓层叠挂民畴”则通过“万鞓”(指稻穗)的层层叠叠,展现了农田的丰饶与丰收的希望。
“林标入夜梢云梵”一句,将夜晚的静谧与佛寺的梵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暖色先春动毳裘”则通过“暖色”和“先春”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温暖与生机,与前文的寒冷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季节更替的美好。
最后,“谁把地祇金锁掣,踏开行客古今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诗人似乎在问,是谁解开了大地的锁链,让行走在历史长河中的旅人得以释放内心的愁绪,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