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屯田

溪水日夜落,稍稍露沙面。

经旬更不雨,深处亦成淀。

巨篙架空航,涩若溯浅淀。

况乃载百指,数缆安可纤。

念此归思发,急逾强弩箭。

公如惜滞留,愿借长风便。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翻译

溪水日夜流淌,渐渐露出河底沙粒。
连续多日不下雨,水位下降,深处也形成了淤泥。
巨大的竹篙支撑空中的船只,航行艰难,如同逆流在浅滩上。
更何况还要承载众多乘客,众多缆绳怎能细小如丝。
想到回家的渴望,心情比强弓射出的箭还要急切。
如果您怜惜我停留太久,希望能借助顺风快速启程。

注释

溪水:流水。
日夜:不分白天黑夜。
落:流淌。
稍:渐渐。
露:露出。
沙面:河底沙粒。
经旬:多日。
更:再。
不雨:不下雨。
淀:淤泥。
巨篙:大竹篙。
涩:艰难。
溯:逆流。
浅淀:浅滩。
百指:众多乘客。
数缆:众多缆绳。
纤:细小。
念:想到。
归思:回家的渴望。
急逾:比...还急切。
强弩箭:强弓射出的箭。
公:您。
惜:怜惜。
滞留:停留。
愿借:希望借。
长风便:顺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溪流在经过长时间干旱后,水面逐渐下降,露出河床沙面的情景。"溪水日夜落,稍稍露沙面",形象地写出流水的消减和沙滩的显现。"经旬更不雨,深处亦成淀",进一步描述了雨水短缺导致溪流变浅,形成浅滩。

诗人接着写到,由于水浅,大竹篙难以在空中架设以航行,行船变得困难,"巨篙架空航,涩若溯浅淀",形象地表现出船只在浅水中的艰难前行。当船只承载众多乘客时,纤绳的拉力显得尤为吃紧,"况乃载百指,数缆安可纤",表达了对船只负载重物的担忧。

最后,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出强烈的归乡愿望,"念此归思发,急逾强弩箭",比喻归心似箭,急切之情如同强弓射出的利箭。他期盼屯田官能理解他的困境,借助长风之力助他早日回家,"公如惜滞留,愿借长风便",流露出对帮助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旅途中的艰辛,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纯甫以予去岁九日赴东阳今年复趋府作菊花问答见遗因以戏答(其一)

问篱菊,何事秋香欠春馥。

渊明岁岁走征途,冷落重阳谁采斸。

形式: 古风

纯甫以予去岁九日赴东阳今年复趋府作菊花问答见遗因以戏答(其二)

篱菊答,自古人生有离合。

不得渊明泛玉觞,还有子真携酒榼。

形式: 古风 押[合]韵

走笔成一篇答徐君先辈见寄

定交初何年,昔齿会稽学。

君壮我尚少,道复先我觉。

子时于众人,百鸟一鸑鷟。

学官程诸生,题品或义卓。

众方缩手顾,君笔已一捉。

落纸千馀言,浑如玉出璞。

辞场或鼓行,无敢犯锋槊。

有时谈遗经,圣贤在口角。

愤疾异说妄,摘抉三传駮。

语气清不休,旱天冽雷雹。

南北俄乖张,同时去师幄。

未几会京国,君羽正濯濯。

以文试有司,好古拙雕琢。

一失太常第,闻子继屯剥。

翠铩累在毛,龟剔衅由壳。

古人亦忧患,千载名愈卓。

予虽缀小官,夙志负山岳。

簿领但戕性,禄粟不周啄。

再命作陋邑,举动尤龌龊。

旋巢子何所,距我幸非邈。

寄诗冬为期,当遂笑一握。

待将得丧理,同付尊酒浊。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走笔送张伯起

男儿刚肠逾古铁,每到伤离犹暂折。

离绪不啻乱茧丝,才搅衷肠便成结。

忆昨送子秋风前,薄酒三行歌数阕。

我歌多感酒易醺,子车为我涩不发。

今来与子举别觞,还是去年分臂日。

人生岁岁有离恨,争遣绿鬓不为雪。

安得共子并翼飞,四方上下无时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