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东湖风浪作复止

万顷重湖东复东,意行得怕打头风。

故畦遗穗粼粼在,野水寒林处处通。

鸿雁汀洲渺葭苇,牛羊篱落见儿童。

衣冠尘土空头白,惭愧扁舟把钓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广阔的湖面向东延伸再向东,心意行走唯恐迎头碰上大风。
田间残留的稻谷在微风中摇曳,野外的溪流和寒冷的树林四通八达。
鸿雁栖息在水边的洲渚,芦苇丛生,牛羊在篱笆附近,孩子们在其中玩耍。
身着华服的人们满身尘土,显得苍老,只能空自感叹,比起垂钓的老翁我实在惭愧。

注释

万顷:形容湖面广大。
打头风:指迎面而来的风。
故畦:旧有的田地。
粼粼:形容水波微动。
鸿雁:大雁。
牛羊篱落:牛羊在篱笆间的田园景象。
衣冠尘土:形容人世的纷扰和沧桑。
扁舟把钓翁:泛舟垂钓的隐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泛舟东湖的景象,诗人在万顷重叠的湖光中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怀。"意行得怕打头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担忧,这种情绪如同初秋的微风,让人难以释然。

"故畦遗穗粼粼在"中,"故畦"指的是废弃的田地,而"遗穗"则是残留的谷物。这里描写了农事结束后的宁静与荒凉,带有一丝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野水寒林处处通"则是对自然景象的进一步描绘,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深远而又淡漠的情调。

"鸿雁汀洲渺葭苇"中,"鸿雁"指的是大群的野鸭,而"汀洲"则是湖边的小洲。"渺葭苇"形容了水中的芦苇,这里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湖景图,带有一种萧瑟而又宁静的氛围。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一种自嘲的口吻写道:"衣冠尘土空头白,惭愧扁舟把钓翁。"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事无成的感慨,以及对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而又带有一丝忧郁的情怀,是一首具有深邃意境和丰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邑人李子宽公绰以所著十说及论孟解相示极有可敬而老且贫只一子又丧之遂为无告之民复以诗见投览之悽然赠以八句

少日胸中万丈虹,著书老尚有新功。

同乡我惜知君晚,善士天胡赋此穷。

无椁去年悲孔鲤,有家何地客梁鸿。

秋风萧瑟行吟里,应有中郎识爨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到荆州春物正佳枢使王公招宴欢甚已而幕府诸公携饯荆江亭并成四诗(其二)

华亭冠层城,满城桃与李。

微风散晴烟,七泽多春水。

龙山集遐眄,章台见遗址。

感物思无穷,对酒差可喜。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到荆州春物正佳枢使王公招宴欢甚已而幕府诸公携饯荆江亭并成四诗(其三)

簪弁从元侯,芳辰奉良宴。

海棠映明烛,夜久星河转。

孤舟万里客,邂逅惊深眷。

惭无仲宣赋,荆州乃堪恋。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到荆州春物正佳枢使王公招宴欢甚已而幕府诸公携饯荆江亭并成四诗(其一)

初日明远岸,绿芜满平川。

天宇呈春姿,物物怀芳妍。

长堤行车马,高楼馀管弦。

由来大国楚,风景故依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