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叙班刘南奎还临江省亲

日出狮峰顶,鹊鸣庭树枝。

慈母出门望,儿从天上归。

一别十三年,母子隔远道。

不忧岁月深,但恐母年老。

儿仕大鸿胪,母在高堂居。

有禄不得养,问安徒寄书。

儿今乞归省,诏许还乡井。

暂经洪都门,遥指白云岭。

一笑偶相逢,论诗铁柱宫。

相逢即相别,挂席趁回风。

回风吹五两,南浦春波长。

就船买鲤鱼,沿月棹歌响。

登堂进流霞,更栽萱草花。

百岁母身健,愿儿长在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与期盼,以及儿子在历经十三年后终于得以回家省亲的喜悦之情。诗中充满了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深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

首句“日出狮峰顶,鹊鸣庭树枝”以自然景象开篇,日出象征着新的一天开始,而喜鹊的鸣叫则预示着吉祥和好运,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接着,“慈母出门望,儿从天上归”直接点出了主题,母亲在清晨出门远眺,期待着儿子归来,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挚又感人。

“一别十三年,母子隔远道。不忧岁月深,但恐母年老。”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母子之间的深情,虽然时间漫长,距离遥远,但母亲并不担忧岁月的流逝,她最担心的是自己日渐衰老,无法再见到心爱的儿子。

“儿仕大鸿胪,母在高堂居。有禄不得养,问安徒寄书。”这里描述了儿子在外为官,虽有俸禄却无法亲自侍奉母亲,只能通过书信来表达对母亲的关心和问候,体现了孝顺之心。

“儿今乞归省,诏许还乡井。”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分离后,儿子终于得到了允许返回家乡探亲,这一转折带来了希望和喜悦。

“暂经洪都门,遥指白云岭。一笑偶相逢,论诗铁柱宫。”在归途中,儿子与母亲意外相遇,两人相视而笑,一同前往铁柱宫,边走边谈论诗歌,这样的场景充满了温馨与诗意。

“相逢即相别,挂席趁回风。回风吹五两,南浦春波长。”相聚总是短暂,分别在所难免,儿子乘船离开,春风轻拂,波浪悠长,象征着离别的哀愁与不舍。

“就船买鲤鱼,沿月棹歌响。登堂进流霞,更栽萱草花。”在船上,儿子买来鲤鱼,沿着月光下的河流歌唱,回到家中,为母亲送上美酒,栽种萱草花,这些细节充满了对母亲的孝敬与关爱。

“百岁母身健,愿儿长在家。”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希望儿子能够永远陪伴在母亲身边,体现了深厚的家族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与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晴响始鸣条,寒威稍侵户。

声䋣知杂霰,溜密应兼雨。

寻灯靡靡飘,度隙斜斜舞。

兴极还思剡,歌长重和楚。

寂寞大音希,悠然向谁语。

形式: 古风

辞世颂

臣有一寸葵,托根空谷间。

中有向日心,炳如九还丹。

日照葵在地,葵倾日在天。

由来忠义者,存殁无不然。

臣心愿如葵,日照千万年。

形式: 古风

前有千万年

前有千万年,不知是何物。

后有千万年,变化安可测。

河中龙马未生时,谁辨东西与南北。

混沌死,七窍生。

昆崙水源直到海,千流万派何由清。

但见两轮日月东西走不息。

人言火精与水银,锻冶红颜冻梨色。

消磨绿发如星星,人生得意且为乐,何用空名留汗青。

形式: 乐府曲辞

有所思三首(其一)

脉脉有所思,泠泠寄哀弦。

弦声久已绝,思君聆我弹。

君情与妾意,忧乐转指间。

幸随南风调,流响九嶷山。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