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巾屦翛然一钵囊,何妨且住赞公房。
却嫌宴坐观心处,不奈檐花抵死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首句“巾屦翛然一钵囊”,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僧人朴素而自由的形象,头巾和鞋子轻盈自在,一顶钵囊随身携带,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次句“何妨且住赞公房”,则表达了僧人对当前栖息之所的满意与安适,即使暂时停留,也愿意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
后两句“却嫌宴坐观心处,不奈檐花抵死香”,进一步揭示了僧人的内心世界。在静坐冥想时,他似乎对内心深处的自我观察感到厌倦,或许是因为这种专注太过深入,反而让外界的干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不奈檐花抵死香”一句,以“檐花”之香喻指外界的诱惑或干扰,形象地表现了僧人在修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诱惑,以及他对这些诱惑的无奈与抗拒。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修行生活中的矛盾与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窈窕云房深复深,层轩俄此快登临。
卷帘一目遥山碧,底是高人达观心。
古寺重来感慨深,小轩仍是旧窥临。
向来妙处今遗恨,万古长空一片心。
身世年来欲两忘,一春随意住僧房。
行逢旧隐低回久,绿树莺啼清昼长。
幽居四畔只空林,啼鸟落花春意深。
独宿尘龛无梦寐,五更山月照寒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