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六十九)

短棹轻帆,风恬浪静。

溢目湖光镜样平,渔歌未起同谁听。

万壑千岩,高低普应。

狼藉断霞残照中,船头拨转都收尽。

么朅提国,亲行此令。

形式: 偈颂

翻译

轻舟扬帆,风和浪静。
湖面如镜,渔歌未响,与谁共赏。
千山万谷,无论高低,皆回应着。
夕阳余晖中,山峦零乱,船头摇曳,美景收于眼底。
么朅提国的君主,亲自下令如此行程。

注释

短棹:小船的短桨。
轻帆:轻盈的船帆。
恬:宁静。
浪静:水面平静。
湖光:湖面的光芒。
镜样平:像镜子一样平整。
渔歌:渔民的歌声。
未起:还未响起。
万壑:众多山谷。
千岩:无数岩石。
狼藉:散乱。
残照:落日余晖。
船头:船的前端。
拨转:转动船舵。
么朅提国:虚构或特定国家名。
亲行:亲自执行。
此令:这个命令。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上渔舟画面。"短棹轻帆,风恬浪静",形象地写出湖面的平静与行舟的轻盈,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滞。"溢目湖光镜样平,渔歌未起同谁听",湖水如镜,连渔歌都显得多余,只有宁静的湖面与诗人的心境相映成趣。

"万壑千岩,高低普应",诗人将视线扩展到两岸的山峦,暗示出大自然的广阔和深远,即使在黄昏时分的"狼藉断霞残照"中,景色依然动人。"船头拨转都收尽",这一动作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沉浸和不舍,仿佛通过船头的转向,将所有的美景收入心底。

最后两句"么朅提国,亲行此令",虽然直白,但可能含有深意,可能是诗人以禅宗的方式表达对自然法则的领悟,或者对自己心境的自省,"么朅提国"可能象征着微小而深远的世界,"亲行此令"则暗示了诗人亲自体验并遵循这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寓禅于景,展现出宋代禅僧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82)

释普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五十七)

正法眼,破沙盆。零敲碎打,不直分文。

一一银山铁壁,一一电掣雷奔。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八十三)

有权有实,有照有用,些些鬼眼睛,临机要活弄。

弄得活,没疏亲。谁知席帽下,都是旧时人。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九十八)

结夏已十日,那事无消息。

云在岭头闲,水流何太急。

法法不隐藏,古今无朕迹。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七十五)

大机圆应,大用无方。扑碎破沙盆,灭却正法眼。

要津把定,佛祖潜踪。正案傍提,百发百中。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