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隔山闻禽声,欲往道路隔。
顾瞻此桥上,白云出迎客。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开头两句“隔山闻禽声,欲往道路隔”表达了诗人听到山那边鸟儿的鸣叫声,想要前往却被蜿蜒曲折的道路阻隔。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顾瞻此桥上,白云出迎客”则展现了诗人站在一座石桥上的情景。这里的“顾瞻”意味着回头眺望,“此桥上”则是诗人当前所处之地。在这个环境中,诗人看到的是柔和的白云,它如同在欢迎来往的客人一般。这不仅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画面,也象征着一种心灵上的平和与接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情随事迁的情怀。同时,这种情感的流露也体现了古典文学中“人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思想。
不详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水流自何许,远欲穷其源。
石梯苔藓层,微有屐齿痕。
古文不可卖,未觉卖药非。
侵晨荷锄往,暮得芝朮归。
石壁自磨砻,三叹用不久。
如去到人间,为侬洗尘垢。
逆溪随水行,更上紫翠峰。
朱栏忽飞阁,映带烟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