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十景(其六)柳浪闻莺

如簧巧啭最高枝,苑树青归万缕丝。

玉辇不来春又老,声声诉与落花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歌声婉转飘荡在最高的树枝上
皇家园林中的树木青翠,千万条丝线般蔓延

注释

如簧:比喻歌声动听像簧管乐器一样。
巧啭:巧妙地鸣叫或歌唱。
最高枝:最高的树枝,象征地位或声誉。
苑树:皇家园林中的树木。
青归:形容树木青翠繁茂。
万缕丝:比喻众多的树叶。
玉辇:用玉装饰的车,古代帝王乘坐的车辆。
不来:指皇帝不再驾临。
春又老:春天即将过去。
声声诉:每一声都在倾诉。
落花知:只有凋零的花朵能理解这哀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湖山之景。"如簧巧啭最高枝",形象地表达了莺鸟在高处的树枝上歌唱的情景,如同演奏着美妙的乐曲。此句不仅展示了莺鸟的动人心魄的歌声,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苑树青归万缕丝"一句,则通过对柳絮纷飞的生动描述,传达出春天草木复苏、生命力旺盛的情趣。这里的“苑树”指的是长满了绿叶和细丝的柳树,“万缕丝”则形象地比喻了这些细小的柳絮。

"玉辇不来春又老"一句,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玉辇指的是皇帝或贵族的车驾,这里用其代指期待中的佳人或友人。诗中说这位所期望的人物未至,而春天却已经悄然老去,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易逝、人情淡漠的无奈和悲凉。

"声声诉与落花知"则是诗人将心中的感慨向大自然倾诉。这里的“声声”指的是莺鸟啼叫的声音,而“落花”则象征着春天的逝去和美好的消散。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也让读者产生共鸣。

整首诗以精巧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深邃的情感,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怀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春日湖山中莺歌燕舞、时光易逝的人间美景。

收录诗词(14)

王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湖山十景(其二)段桥残雪

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

待伴痕边分草色,鹤惊碎玉啄阑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湖山十景(其三)雷峰夕照

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墙人语近甘园。

南山游遍分归路,半入钱唐半暗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湖山十景(其四)曲院风荷

避暑人归自冷泉,步头云锦晚凉天。

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旋买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宝祐丙辰余奉漕檄经从得识九锁山面目咸淳乙丑岁除前五日以帅檄遵奉朝旨四县疏决回涂重游时积雪初霁琼瑶境界恍非人世得七言一章录呈菊岩龚先生

九锁山寒玉作围,红尘世事可曾知。

峰回似觉前无路,身到因思旧有诗。

云掩岩扉龙蛰冷,月明华表鹤归迟。

梅花笑我真迂阔,踏雪重游腊尽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