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郑国藩所作的《与逸叟慎图诸君分题夜咏既成复叠前韵》。诗中以“曾持布鼓过雷门”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曾经在雷门(可能指雷峰塔或雷门寺)手持布鼓,进行学术交流的情景,暗喻其在学术上的大胆尝试和不畏权威的精神。
“讲艺金山斗夕曛”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在金山(可能指金山寺)与他人辩论至夕阳西下的场景,展现了其在学术探讨中的热情与执着。
“韵险翻惊新意出,夜阑未许议围分”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讨论中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以至于夜深人静时仍不愿结束讨论,体现出对学术真理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接下来,“搜神博识推干宝,覆瓿文名陋子云”两句,通过引用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和扬雄(西汉文学家)的例子,赞扬了诗人在学术研究中的广泛涉猎和深入思考,同时也暗示自己的文名虽不及古人,但仍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
最后,“怪底辋川徒袖手,骊黄一顾已空群”两句,以王维(唐代诗人,辋川别业的主人)为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学术探讨中能够超越同辈的自信与自豪,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学术界某些风气的不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郑国藩在学术上的探索精神和对知识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传统学术的尊重以及对自身成就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