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崖州洗兵亭

一带清波六月凉,洗兵安用挽天潢。

哥舒血蹴红凝箭,子美苔攲绿卧枪。

玉垒尘清闲擂鼓,玳筵风静细流觞。

澹庵临水空惆怅,洛水凌波见未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六月里的清波带来丝丝凉意,清洗兵器哪里还需要挽起银河?
哥舒英勇无比,箭矢上仿佛沾染了他的热血;杜甫的诗笔如枪,苔藓斑驳,沉静地搁置。
战鼓在玉垒山上空闲地擂响,宴席上的风静悄悄,酒杯中的酒缓缓流淌。
澹庵先生面对着水面,心中充满惆怅;洛水的波光虽美,他却未曾亲自领略过。

注释

清波:清凉的水流。
挽天潢:挽起银河,比喻清洗兵器。
哥舒:唐代名将哥舒翰。
子美:杜甫的字。
玉垒:地名,代指战场。
擂鼓:击鼓进军。
玳筵:豪华的宴席。
澹庵:诗人或人物名。
洛水:古代河流,这里泛指美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铨的《题崖州洗兵亭》,描绘了夏日崖州洗兵亭的清凉景象,以及诗人对此地历史的沉思。首句“一带清波六月凉”以清波之凉反衬夏日的炎热,烘托出洗兵亭的独特环境。次句“洗兵安用挽天潢”暗示了洗兵的背景,可能与战争结束或和平的到来有关。

第三、四句“哥舒血蹴红凝箭,子美苔攲绿卧枪”通过“哥舒”和“子美”两个典故,借用了唐代名将哥舒翰和诗人杜甫的形象,前者象征英勇的战事,后者寓含着历史的沉寂与兵器的荒凉。第五句“玉垒尘清闲擂鼓”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肃穆,尘埃落定后的平静。

最后一句“澹庵临水空惆怅,洛水凌波见未尝”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英雄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他站在洗兵亭前,望着洛水仿佛能看到那些历史的波澜,心中充满惆怅。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收录诗词(117)

胡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 字:邦衡
  • 号:澹庵
  • 籍贯: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 生卒年:1102年—1180年

相关古诗词

又用过铁坑山韵

县古杉枫老,人居水竹间。

字民无狱讼,携客有江山。

路远旅愁积,病多诗思悭。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与正觉长老同游蒋山

宝公何似赞公房,好句还追铁凤翔。

金象妙高惊地胜,木犀清远送天香。

明年蜡屐谁犹健,昨日登楼我尚强。

三老未应输二老,兹游奇绝永难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小西湖(其一)

沙鸥无事作群眠,乱荇萦风翠带牵。

波静不忧无蒂橹,心清聊溉不毛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中秋前一夕携家步至北湖藉缛草久之和东坡湖上听琴韵

临水迟佳客,碧尽天边云。

心期殊未来,且复偶细君。

援琴松满耳,添酒月入樽。

水天静秋光,不受世所醺。

饮酣睡味美,风漪生簟纹。

得来亦何有,理乱了不闻。

儿童莫唤醒,不妨长醉昏。

休论万里情,我非宜城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