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
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
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
柴扉临野碓,半得捣香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微雨的山野景象,通过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这里诗人捕捉到的是细雨没有使道路湿滑,而天空中的云朵则是断续而过,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样的景象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紫色的山崖在雨后的阴影中显得更为深邃,而远处的白鸟则像是带着一丝光明飞向天际。这种对比强烈的色彩运用,增添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秋日的阳光透过树梢,投下新的影子,而那条寒冷的江流中似乎还回响着往昔的声音。这两句通过对光与影、声音的描写,勾勒出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景。
“柴扉临野碓,半得捣香粳。”最后两句则是诗人描述自己在田园生活中的情趣。柴门紧邻着野外的水碓,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了一部分安宁,能够享受到捣米时散发出的香气和劳作后的满足感。
整首诗通过对微雨、断云、秋日阳光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生活情趣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
暮秋沾物冷,今日过云迟。
上马迥休出,看鸥坐不辞。
高轩当滟滪,润色静书帷。
物色岁将晏,天隅人未归。
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
多病久加饭,衰容新授衣。
时危觉凋丧,故旧短书稀。
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鸥饥。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繁忧不自整,终日洒如丝。
雨时山不改,晴罢峡如新。
天路看殊俗,秋江思杀人。
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
故国愁眉外,长歌欲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