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行

昔读磨崖碑,已耳浯溪名。

今向岭西游,快作《浯溪行》。

浯溪之水清千尺,浯溪之石更奇特。

次山文字平原书,万古光芒烛奎壁。

嗣皇灵武成中兴,元戎两京显殊绩。

惜哉张、李乱纪纲,我览斯文增叹息。

当时不识颜真卿,天生汾阳为社稷。

壮士解衣吁可危,槛车就逮寒无色。

若非仙李识奇才,那得冲风起云异。

纵令厮养皆英雄,要伏词臣大识力。

苍茫怀古意无限,老枫无言山自碧。

更将揽胜登?台,遗址荒凉不可得。

记委符节归江湖,剩有窊樽涵月魄。

振衣四顾浩悲歌,行人指点漫郎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严永华的《浯溪行》以游历浯溪为背景,通过描绘溪水、奇石和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才识拔以及个人感慨的深沉思考。首联以过去读碑而知浯溪闻名,引出实地游览的兴致。接下来,诗人赞美浯溪水清石奇,提及次山(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如光芒照耀,暗寓其艺术价值。

诗中提到嗣皇的中兴与元戎的功绩,转折至惋惜张、李二人的失职导致纪纲混乱,引发诗人对颜真卿忠贞不渝的怀念,认为他是社稷之臣。严永华借颜真卿的事迹,强调了识人和才德的重要性。他感叹颜真卿即使身处困境,仍不失壮志豪情。

诗人感慨人事沧桑,老枫静默,遗址荒凉,唯有遗址上的窊樽(凹陷的酒杯)仿佛还留存着月光,象征着历史的记忆。最后,诗人登高远望,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同时提及符节归隐和漫郎宅(可能指颜真卿的遗迹),在浩渺的景色中寄托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人才的敬仰。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富有历史韵味。

收录诗词(44)

严永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琼花

海山仙人玉炼颜,峨峨高髻齐桃鬟。

蛮烟瘴雨侵不得,时有天风吹佩环。

芳姿独立映南极,姑射肌肤谢莹饰。

月殿霓裳自一奇,仙家琪树应无色。

飞琼姓字蓬莱注,步虚声里银河度。

但觉瑶台露气清,焉知尘世风光暮。

秦女骖鸾凌紫霞,奇馨曾引七香车。

烟霏鹤唳渺何处,犹忆唐昌玉蕊花。

形式: 古风

随宦桂林未遂揽胜之愿匆匆去阻雨愆期因挈马甥瑞熙女寿慈两儿瑞琳瑞麟登叠彩山盘桓竟日赋此留题

桂森山水窟,名甲寰宇中。

天教廓诗境,宦迹留泥鸿。

未遑事幽讨,尘俗空填胸。

携雏欲先去,归棹寻吴淞。

仆马已在御,歌骊行匆匆。

阳侯若有知,恍惚梦里逢。

为言名胜地,自古无异同。

胡为滞溪游,长歌诗兴浓。

兹境不一顾,毋乃情不钟。

因之小作虐,澎湃横流冲。

颠风已断渡,媮閒访灵踪。

山城无百里,詄荡多奇峰。

层峦叠锦彩,佳气郁葱茏。

飞阁出岭表,清赏溯元公。

古堞隐崇雉,深涧饮长虹。

坐久心颜开,瑟瑟来清风。

雨馀空翠滴,洞古白云封。

豁然忽开朗,异境探不穷。

老佛坐岩际,天半闻清钟。

青山寿太古,底事首尽童。

俯仰忽有悟,山性与人通。

此邦人质直,山亦无修容。

参差如束笋,夭矫若游龙。

山下多沃土,潆洄水一泓。

种荷能逭暑,种桑倍农功。

民瘠久必乱,民裕国乃丰。

愿民登衽席,蚕织毋疏慵。

漓江波似镜,倒影青芙蓉。

小艇自来去,荡漾双桨红。

清景俨图画,拙笔摹难工。

凭眺不忍去,夕照辉长空。

何当携绿绮,一鼓《风入松》。

形式: 古风

早梅

占断春风第一枝,银钩低挂玉尘吹。

清标压倒繁华境,桃李纷纷总后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中秋

问取天香信若何,桂枝摇曳漾金波。

一年月色此宵最,四海秋光何处多。

安得长绳羁玉兔,可无佳句侑红螺。

遥闻隔院儿童语,连臂街头去踏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