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过瓮城河》由明代诗人祁顺所作,描绘了诗人经过瓮城河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
首联“两岸人烟草木多,东风匹马瓮城河”,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两岸绿草如茵,烟雾缭绕,树木繁茂,一匹马在微风中轻快地行进于河畔,画面宁静而富有生机,东风拂面,带来春天的气息。
颔联“桥横百尺平如砥,山倒千峰翠似螺”,进一步描绘了河上的桥梁和周围的山峦。百尺长的桥横跨河面,平整得如同磨刀石一般,展现出桥梁的坚固与美观。而远处的山峰则如同螺壳般层层叠叠,翠绿欲滴,形象地表现了山的层次感和生机勃勃的绿色。
颈联“古迹已随城剥落,奔流长与石冲磨”,转而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曾经的古迹随着城市的变迁逐渐消失,唯有河水奔腾不息,不断地与石头碰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力量。
尾联“尘缨未濯年光老,空愧沧浪孺子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虽然岁月流逝,自己未能洗净世俗的尘埃,但仍然心怀对自然和生活的向往,对古代贤者“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精神有所敬仰,却未能完全实践,心中不免有些许遗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