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晚立苕溪溪上头,往来无数采菱舟。
采菱归去明朝卖,安识人闻乐与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晚立苕溪溪上头",诗人在傍晚时分站在苕溪之上,眺望着那一片片的菱角采集场景。"往来无数采菱舟",溪水中有着成百上千的小船来回穿梭,这些小船上坐满了人,他们在忙碌地采摘着菱角。这不仅展示了当时农民的勤劳,还描绘出了一个繁荣和谐的社会景象。
"采菱归去明朝卖",这些辛勤工作的人们带着一天的收获回家,准备在明早将菱角出售。这里体现了农人对生活的期待与希望,同时也反映出农业社会中自然经济与货币经济并存的特点。
"安识人闻乐与愁",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忙碌的人们,他们的内心是否感受到快乐和忧愁呢?这句话既是对农民生活的深刻洞察,也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它启示读者去思考那些看似平静的农村生活背后,可能隐藏着的种种情感波动。
整首诗通过平实自然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园世界,同时也引导我们去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不详
南宋诗人。尝官主簿,后入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其事迹见于《续资治通鉴》卷一六四
风掠篷窗两鬓秋,生涯无岁不扁舟。
吟诗本欲相消遣,及到吟成字字愁。
穫稻已空霜未落,秋风虽老雁犹迟。
丹林黄叶斜阳外,绝胜春山暮雨时。
不到禅林又几春,依然风景自清新。
竹窗松径幽深处,只有黄花认著人。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