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山松隐岩

青嶂回环画屏倚,晴窗倒入春湖水。

村村丛树绿于蓝,列列行人去如蚁。

新秧未插水田平,高低陇麦相纵横。

黄昏倦客忘归去,孤月亭亭云外生。

形式: 古风

翻译

青山环绕如画屏,映衬着明亮的窗户倒映春湖水。
村庄处处,丛树翠绿胜过蓝天,行人络绎不绝,如同蚂蚁般穿梭。
新插的秧苗还未长高,水田平整如镜,高低起伏的麦田交错排列。
傍晚时分,疲倦的旅人忘了回家,孤独的明月在云外升起。

注释

青嶂:青翠的山峰。
回环:环绕。
画屏:如画的屏障。
晴窗:明亮的窗户。
春湖水:春天的湖水。
村村:村庄。
丛树:成簇的树木。
绿于蓝:比蓝天更绿。
列列:一行行。
行人:行人。
去如蚁:像蚂蚁一样移动。
新秧:刚种下的秧苗。
水田平:水田平整。
高低陇麦:高低起伏的麦田。
相纵横:交错排列。
黄昏:傍晚。
倦客:疲倦的旅人。
孤月:孤独的月亮。
亭亭:直立的样子。
云外生:在云外升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春景图。首句"青嶂回环画屏倚",以比喻手法写山峦起伏,如同屏风般环绕,犹如一幅天然的画卷。"晴窗倒入春湖水",透过明亮的窗户,湖水倒映着晴空,景色宜人。

接下来的两句"村村丛树绿于蓝,列列行人去如蚁",通过色彩对比和比喻,展现出村庄间翠绿的树木与蓝天的鲜明反差,以及行人稀疏,宛如蚂蚁般在田间小路上移动的场景,富有动态感。

"新秧未插水田平,高低陇麦相纵横",进一步描绘了农田的景象,新插的秧苗整齐排列,与高低错落的麦田形成对比,展现了农耕生活的静态美。

最后两句"黄昏倦客忘归去,孤月亭亭云外生",点明时间已至傍晚,一位旅人沉浸在这美景中,竟忘了回家,而此时孤独的月亮在云层之外升起,增添了宁静而寂寥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谷城山中的田园风光,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收录诗词(60)

郑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采茶行

春山晓露洗新碧,宿鸟倦飞啼石壁。

手携桃杖歌行役,鸟道纡回惬所适。

千树朦胧半含白,峰峦高低如几席。

我生偃蹇耽幽僻,拨草驱烟频蹑屐。

采采前山慎所择,紫芽嫩绿敢轻掷。

龙团佳制自往昔,我今未酌神先怿。

安得龟蒙地百尺,前种武夷后郑宅。

逢春吸露枝润泽,大招二陆栖魂魄。

形式: 古风

秋水歌

年年秋水崩江石,秋水年年连天碧。

山中草木尽号呼,江外鱼龙轻虚掷。

既怜茅屋化飞蓬,又叹虾蟆共枕席。

人生变化不可知,且听秋风吹萝薜。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饷馌歌

提筐兮阡陌,花红兮衣白,步迟迟兮心迫迫。

行至止兮嗟于役,低声相劳兮日其夕。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夏日题王右丞冬山书屋图

壁间飒飒松涛起,□□□□□冰冽。

呼灯始见王右丞,毫毛矜贵逞奇杰。

挥洒冬山书屋图,岩壑幽棂坐高哲。

数笔萧瑟天貌寒,不尽枯枝不尽雪。

高崖崛曲形凄肃,驱禽逐兽但松竹。

傍有一水白于峰,千顷奔茫日难昱。

绢外似觉风惨激,大江尽断船相逐。

室中之人淡如菊,长年手携一卷读。

窗外苍虬恣飞瀑,欲夺造化齐冷燠。

天下无几焦孝然,当世宁更有梅福。

苦吟抱膝此何人,乃肯萧条立炼谷。

古今书画技总微,贵有嵚崎生眼目。

我闻孙登居北山,隆冬披发以自覆。

又闻昔贤暑重裘,六月御车鄙王侯。

二公气岸皆千里,朗月白霜胸际浮。

名士逆天天不怒,冬景能暖夏能秋。

千载斯人不可致,我于画间得其意。

揆向高飙远远至,笔光墨汁俱吐弃。

但悬此幅清吾心,千岩炎伏曦景炽,布褐推车我不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