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姑苏凌处士庄

一簇林亭返照间,门当官道不曾关。

花深远岸黄莺闹,雨急春塘白鹭闲。

载酒客寻吴苑寺,倚楼僧看洞庭山。

怪来话得仙中事,新有人从物外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夕阳映照在林边的小亭,门前对着官道未曾关闭。
花丛深处黄莺鸟儿喧闹,春雨过后池塘边白鹭悠闲。
携酒的客人寻找吴苑寺庙,僧人倚楼眺望洞庭湖山。
惊讶听到谈论神仙之事,刚有人从世外之地返回。

注释

一簇:一团,丛生的样子。
林亭:树林中的小亭。
返照:夕阳的余晖。
门当:门前正对。
官道:古代官方的道路,通常指大路。
岸:岸边。
黄莺闹:黄莺鸟儿嬉戏吵闹。
雨急:雨下得急促。
春塘:春天的池塘。
白鹭闲:白鹭悠闲自在。
载酒客:带着酒的游人。
吴苑寺:吴地的园林寺庙。
倚楼:靠在楼台上。
僧看:僧人眺望。
洞庭山:即洞庭湖畔的山。
怪来:惊讶起来。
话得:谈起,说到。
仙中事:神仙世界的事情。
物外:世俗之外,常指仙境。
还:回来,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田园风光图。"一簇林亭返照间,门当官道不曾关",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个隐逸于世的意境,那个“林亭”似乎是诗人的避世之所,与尘嚣隔绝,门虽面向官道,却从未关闭,意味着这里与外界的联系微乎其微。

"花深远岸黄莺闹,雨急春塘白鹭闲"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诗人用“花深”、“远岸”、“黄莺闹”和“白鹭闲”的意象,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而又不为人知的自然环境。黄莺的鸣叫和白鹭的悠闲,都在强调这里的宁静与美好。

"载酒客寻吴苑寺,倚楼僧看洞庭山"则是诗人的情感流露。诗人似乎邀约友人一同去寻访某个寺庙,或许是为了饮酒,也可能是为了追求心灵的寄托。而那位“倚楼僧”正静观着远处的洞庭山,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

"怪来话得仙中事,新有人从物外还"最后两句,则充满了对神秘世界的向往和探索。诗人似乎在叙述一些奇异的事迹,或是听闻了关于仙境的传说,而那“新有人”又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味,仿佛他们已经体验过更高层次的存在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写,以及对神秘事迹的暗示,勾勒出一个既有现实感,又不乏幻想色彩的意境。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题袁州谢秀才所居

主人年少已能诗,更有松轩挂夕晖。

芳草似袍连径合,白云如鸟傍檐飞。

但将竹叶消春恨,莫遣杨花上客衣。

若有前山好烟雨,与君吟到暝钟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题淮阴侯庙

满把椒浆奠楚祠,碧幢黄钺旧英威。

能扶汉代成王业,忍见唐民陷战机。

云梦去时高鸟尽,淮阴归日故人稀。

如何不借平齐策,空看长星落贼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颍源庙

曾是巢由栖隐地,百川唯说颍源清。

微波乍向云根吐,去浪遥冲雪嶂横。

万木倚檐疏干直,群峰当户晓岚晴。

临川试问尧年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