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桂隐用王从周韵

诗禅在在谈风月,未抵江西龙象窟。

尔来结习莲社丛,谁欤超出行辈中。

我知桂隐传衣处,玄机参透涪仙句。

萧萧吟鬓天风吹,有酒唤客斟酌之。

渠伊放浪真达者,诗成醉卧清阴下。

只恐香名吹上天,不容花底长陶然。

形式: 古风

翻译

诗中的禅意常常谈论风花雪月,却不及江西龙象窟的深沉
近年来聚集在莲社之中,谁能超越同辈的行列
我知道桂树林中隐士传承佛法之处,深入理解了涪仙的玄妙教义
清风徐来,我吟诵着诗句,邀请客人共饮
他们洒脱自在,是真正的通达之人,诗作完成后醉卧于清凉树荫之下
只怕诗名飘扬上天,不允我在花下长久地享受宁静

注释

诗禅:指诗歌中的禅意。
在在:处处,到处。
龙象窟:比喻佛法深厚的地方。
结习:佛教用语,指累积的习惯或习气。
莲社:佛教社团,以莲花比喻清净。
桂隐:隐居在桂树林中的高人。
玄机:深奥的道理或秘密。
涪仙句:可能指某位名叫涪仙的人物的教诲或诗句。
吟鬓:边吟诗边梳理鬓发。
天风:自然的清风。
渠伊:他们,指前文提到的达者。
清阴:清凉的树荫。
香名:诗名。
花底:花丛之下。
陶然:快乐,安逸。

鉴赏

诗中“谈风月”开篇,已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未抵江西龙象窟"则透露出一股不满足于现状、渴望更高境界的情怀。而"尔来结习莲社丛"一句,通过莲花的清净比喻诗人追求高洁的品格和艺术的纯粹。"谁欤超出行辈中"则是对这种追求的自信和挑战。

接下来的"我知桂隐传衣处"一句,通过“桂隐”这个名字暗示了一种神秘而高洁的意境,而"玄机参透涪仙句"则表明诗人对于道法之奥妙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萧萧吟鬓天风吹"一句以自然景物烘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气氛,"有酒唤客斟酌之"则是对朋友间相聚畅饮、共同享受这份超然境界的一种邀请。

"渠伊放浪真达者"一句中,“渠伊”通常指的是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诗成醉卧清阴下"则是这种达观状态下的创作与享受。最后两句“只恐香名吹上天,不容花底长陶然”表达了对个人声名的淡泊,以及希望能在自然中找到永恒的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洁境界和艺术追求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理想状态。

收录诗词(181)

史弥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新喻道上

翠分浓淡山开画,红晕浅深花弄妆。

诗料自来寻老子,句成浑不费思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楚望

楼上诗声缭屋梁,楼前寒叶舞秋光。

明霞点破莫江碧,断雁叫群惊夕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酬黄云夫用所寄诗卷中韵

诗编旅吾前,火齐间木难。

读书二十载,勖哉师阿瞒。

相期籋正始,可但黄初间。

想当醉吟时,意觉潇湘宽。

吾庐切东溟,迟子同遐观。

形式: 古风

翟簿示似中秋高作命意着语殆与商素争清读至人与月忘年之句不觉击节借五言为韵赋诗答谢(其四)

天风来广寒,吹下云锦裳。

虽无金错刀,缇革余敢忘。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