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陈琏的《入夷陵》描绘了诗人乘船西行至夷陵时所见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对历史的追思。
首联“扁舟西上到夷陵,城外人家散似星”,以“扁舟”起笔,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乘坐小船沿江而上的情景,将个人的行迹融入广阔的大自然之中。“城外人家散似星”则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城外散布的房屋如同夜空中繁星点点,既表现了地域的辽阔,也暗示了人烟稀少的景象。
颔联“水落寒滩群石出,雨晴隔岸乱山青”,进一步展示了夷陵地区的自然风貌。随着水位的下降,原本被水覆盖的寒滩裸露出来,群石显现,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荒凉的美。雨后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对岸的群山上,使得山色呈现出一片青翠欲滴的景象,对比鲜明,富有层次感。
颈联“当年人颂欧公政,此日谁铭至喜亭”,转而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感慨。这里提到的“欧公”指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在夷陵为官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然而,时光荏苒,如今站在同样的地点,又有谁能像欧阳修那样,留下深刻的政绩与影响呢?这一问,不仅体现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流露出对当下现实的反思。
尾联“早晚又从三峡过,猿声宜在月中听”,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与憧憬。他想象着自己将来再次经过三峡,那时月光下的猿啼声将会更加动听。这一句不仅预示了诗人未来的行程,也寄托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夷陵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