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阻风散步至灵山寺

归船不遇打头风,行脚何缘到此中?

幽谷馀寒春雪在,虚帘斜日暮江空。

林间古塔无僧住,花外仙源有路通。

随处看山随处乐,莫将踪迹叹萍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境遇时的深刻感悟。首联“归船不遇打头风,行脚何缘到此中?”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人生道路曲折的感慨。船行遇风,行脚寻路,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暗示了人生的不可预测性。

颔联“幽谷馀寒春雪在,虚帘斜日暮江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山水画卷。幽谷中残留着冬日的寒意,春雪未消,而夕阳斜照下的江面显得空旷而寂寥,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颈联“林间古塔无僧住,花外仙源有路通。”转而描述了诗人对历史与传说的遐想。古塔虽无人居住,却见证了岁月的更迭;花外的仙源之路,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存在,即便现实中有诸多不如意,但心中仍怀有希望与梦想。

尾联“随处看山随处乐,莫将踪迹叹萍蓬。”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快乐,不必因行迹如浮萍般飘荡而感到悲哀。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对前文种种情感的升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泊舟大同山溪间诸生闻之有挟册来寻者

扁舟经月住林隈,谢得黄莺日日来。

兼有清泉堪洗耳,更多修竹好衔杯。

诸生涉水携诗卷,童子和云扫石苔。

独奈华峰隔烟雾,时劳策杖上崔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岩下桃花盛开携酒独酌

小小山园几树桃,安排春色候停桡。

开樽旋扫花阴雪,展席平临松顶涛。

地远不须防俗驾,溪晴还好著渔舠。

云间石路稀人迹,深处容无避世豪。

形式: 七言律诗

白鹿洞独对亭

五老隔青冥,寻常不易见。

我来骑白鹿,凌空陟飞巘。

长风捲浮云,褰帷始窥面。

一笑仍旧颜,愧我鬓先变。

我来尔为主,乾坤亦邮传。

海灯照孤月,静对有馀眷。

彭蠡浮一觞,宾主聊酬劝。

悠悠万古心,默契可无辩。

形式: 古风

江上望九华不见

五旬三过九华山,一度阴寒一度雨。

此来天色稍晴明,忽复昏霾起亭午。

平生山水最多缘,独此相逢容有数。

人言此山天所秘,山下居人不常睹。

蓬莱涉海或可求,瑶水昆崙俱旧游。

洞庭何止吞八九,五岳曾向囊中收。

不信开云扫六合,手扶赤日照九州。

驾风骑气览八极,视此琐屑真浮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