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庙一首

苗山风驭日翩翩,人道桐棺葬此巅。

今事独闻鸦种麦,故村不见鸟耘田。

远忧边塞清无日,更望仓箱屡有年。

收揽封疆归禹贡,忍看兵气污山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禹庙一首》由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通过描绘禹庙周边的景象与历史背景,表达了对古代圣王大禹功绩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安定、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首联“苗山风驭日翩翩,人道桐棺葬此巅”以动态的描写开篇,将苗山的自然风光与传说中大禹的葬地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其中,“风驭日翩翩”形象地描绘了山间清风徐来,阳光轻盈跳跃的景象,而“桐棺葬此巅”则暗示了大禹的安息之地,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颔联“今事独闻鸦种麦,故村不见鸟耘田”转而从现实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今昔,展现了社会变迁。鸦种麦,鸟不耘田,既是对当前社会现象的描述,也暗含了对过去和谐自然状态的怀念。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颈联“远忧边塞清无日,更望仓箱屡有年”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对边疆安宁和粮食丰足的渴望。边塞的长期不安定与仓箱的年年丰收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稳定与民生富足的深切忧虑和期盼。

尾联“收揽封疆归禹贡,忍看兵气污山川”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呼吁将国家领土完整地纳入古代圣王大禹的治下,避免战争带来的破坏,表达了对和平与统一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环境免受战争污染的强烈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禹庙及其周边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功绩的崇敬、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和平与繁荣的热切期盼。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谢会稽守翟内相临学行乡饮酒之礼

清晓传呼振戟衣,泮林云日炫旌旗。

风尘贴妥投戈后,色笑雍容劝学时。

先世流芳今有继,圣衷图旧正畴咨。

王褒愿草得贤颂,可但中和宣布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方允迪秘监会稽相遇怀吴兴旧游二首(其一)

故山畴昔奉英游,老去功名失路头。

江海一官如许冷,田园三载不知秋。

谢公塘外千峰紫,何楷庐边一径幽。

心折少陵存殁句,恨无酒力破劳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方允迪秘监会稽相遇怀吴兴旧游二首(其二)

鉴湖列嶂自天开,云色岚光入酒杯。

忽遣同游有陶谢,故应交契拟陈雷。

他乡日日典衣醉,公事时时牵马来。

要买扁舟穷胜绝,共追樵径晚风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携家从允迪借居鸬鹚源上沈必先侍御有诗宠其行次韵并呈二公二首(其一)

飘零暮景今如许,惭愧高人久卧庐。

好客儿童总欢喜,多情草木自扶疏。

百年梦幻真何有,一壑风烟尚借居。

寄谢南台温御史,此身休戚正关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