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柔

卒读桑柔十六章,废书三日尚彷徨。

惊心事事无今古,贪乱人人有肺肠。

吾亦作歌哀不及,国犹靡止去何乡。

始知骚赋追三百,轻举游仙乃变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读完《桑柔》十六章后,三天不读书仍感到迷茫。
每件事情都令人震惊,古今皆然;每个人都贪婪且混乱,都有七情六欲。
我也写下诗歌,感叹时局无法挽回,国家动荡不安,不知何处是归宿。
现在我明白,像《离骚》和《赋》这样的作品,原本是为了追求真理,而超脱尘世的仙道却成了常态。

注释

卒读:读完。
桑柔:古代诗篇名。
十六章:第十六部分。
废书:放下书本。
尚:仍然。
彷徨:犹豫不决。
惊心:令人震惊。
事事:所有事情。
无今古:古今皆然。
贪乱:贪婪和混乱。
肺肠:人的感情和欲望。
哀不及:感叹不已。
国犹:国家仍然。
靡止:动荡不止。
去何乡:去向何方。
骚赋:指《离骚》和《楚辞》中的赋体。
追三百:追寻真理。
轻举游仙:超脱尘世的仙道。
乃变常:却成为常态。

鉴赏

这首诗《桑柔》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黄节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局动荡、社会混乱的深深忧虑。诗中通过反复阅读《桑柔》这部作品,引发了作者三天的沉思和徘徊,他感到惊心的是世事无常,古今皆然,人们在乱世中纷纷表现出各自的私欲与挣扎。

"惊心事事无今古,贪乱人人有肺肠"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人性在乱世中的复杂观察,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在面对困境时都会被贪婪和纷乱所驱使,显示出人的共通性。

"吾亦作歌哀不及,国犹靡止去何乡"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无奈和悲叹,他以诗歌来哀叹时局,但国家的动荡并未停止,不知何处才是安宁之所。

最后两句"始知骚赋追三百,轻举游仙乃变常",诗人感慨地认识到,像《离骚》这样的忧国忧民之作,即使在动荡时期也比那些追求超脱尘世的仙道行为更为常态,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道德的坚守。

整体来看,《桑柔》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的深刻诗篇,展现了黄节作为清末近现代诗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和刘明远

不奈滴檐声,风回昨夜晴。

一阶春草碧,几片落花轻。

知分贫堪乐,无营梦亦清。

看君话幽隐,如我愿逃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春雪

疑是梨花发,满园惊乍看。

不能为腊瑞,空自作春寒。

远遁营巢鹊,深埋吐叶兰。

从教艳阳晒,流去作波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秋日闲居呈赵端行

闲居观物化,几叶又飞东。

清气全归月,寒声半是风。

病多怜骨瘦,吟苦笑身穷。

折得邻家菊,还思靖节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秋居寄西里君

每日看山山上立,满山风日又秋来。

贫家岁计惟收菊,幽径时常不扫苔。

新得酒方思欲试,旧存吟轴见还开。

凉天在处清如水,能赋惭无宋玉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