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秋夕二首(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深邃。诗人坐在西斋中,独坐终日,内心感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寻找着心灵的伴侣。他被这晚风和露水营造出的秋意所触动,开始意识到天宇的辽阔与季节的更迭。
“西斋坐竟日,旷然谁与俦。” 开篇即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孤独感,诗人独自在西斋中度过了一整天,内心感到无比的空旷,似乎找不到可以相陪的人或事物。
“感兹风露夕,始知天宇秋。” 随着夜晚的降临,诗人感受到了风露的凉爽,以及它们带来的秋天的气息,这让他开始真正理解到天宇的广阔与秋天的韵味。
“庭树且扶疏,时物讵淹留。” 庭院中的树木虽然茂盛,但自然界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不会停留。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心空累云远,岁月真悠悠。”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时间的深刻理解。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独处之后,他的心灵变得空灵而深远,对岁月的流逝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认识到时间的漫长与不可逆转。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自我内心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宇宙、人生哲理的探索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