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程国儒的《信州粮谣》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反映了明朝时期信州地区粮食运输的艰难困苦。诗中通过“十钟一石万里间”、“朝发暮过”、“白浪如银山”、“峻如牵车上鬼关”等夸张手法,展现了粮船长途跋涉、环境险恶的艰辛。同时,诗人揭示了官府督吏催逼苛刻,“督吏持檄夜如箭”,帆船无风河水干,显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
诗中还表达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去年粮船未及岸,今年又运八百万”,以及他们对饥荒的无奈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只知彼地荒/不知浙东天亦旱/只知彼地饥/不知役户家无饭”。他们宁愿化身为耕牛或农具,以求和平生活,而非继续战争。“壮士负戈荷甲归西畴”,期盼战乱结束,田地能恢复生机,百姓得以温饱。
最后,诗人以“禾黍不秋饭不足”表达对粮食短缺的忧虑,而“浙东又移何郡粟?”则揭示了饥荒问题的连锁反应,揭示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整体上,《信州粮谣》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