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吴炳的《古镜》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面古镜的精美与历史的沉淀。
首联“雁去悲银海,螭蟠泣鬼工”,以雁的离去和螭的哀鸣,渲染了古镜背后的历史沧桑与匠人的精湛技艺。银海象征着古镜的光泽,鬼工则暗示了制作过程的神秘与不凡。
颔联“黄肠迷汉柏,野火上秦蓬”运用典故,将古镜与汉柏、秦蓬相联系,不仅展现了古镜的年代久远,也暗含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黄肠指的是古代帝王陵墓中的黄土,这里借指古镜的年代;汉柏、秦蓬则分别代表了汉代与秦代的象征物,进一步强调了古镜的古老。
颈联“浓翠凝螺黛,鲜朱溃守宫”通过色彩的对比,描绘了古镜表面的装饰之美。螺黛是一种古代用来描眉的颜料,这里比喻古镜上的绿意;鲜朱则是鲜红的颜色,用来形容镜面的装饰,而守宫则可能是指一种古代的装饰工艺或图案。
尾联“漆添灯晕黑,文灭绣奁红”继续描述古镜的细节,漆添灯晕黑,可能是指镜背或边缘的漆饰效果,在灯光下呈现出深沉的黑色;文灭绣奁红,则是说镜盒上的纹饰在红色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明。
接下来,“一旦珠还浦,千年剑出酆”两句,通过珠还浦(珍珠回归湖泊)和千年剑出酆(千年宝剑从酆都出现)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古镜的珍贵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古镜可能承载着某种传说或故事。
“雾馀空黯淡,云在月朦胧”描绘了古镜在不同环境下的映照效果,雾气与云层使得镜中的景象变得模糊而神秘,增添了古镜的梦幻色彩。
“伏兽衔丝结,蒙絺画羽虫”通过动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古镜上可能的装饰元素,伏兽可能是指兽类的雕像或图案,丝结和羽虫则可能是精细的编织或雕刻艺术。
“粉绵施婉转,台玉刻玲珑”则赞美了古镜表面的细腻处理,粉绵施婉转可能是指镜面上细腻的纹理或图案,台玉刻玲珑则可能是指镜台或镜座上的雕刻工艺。
最后,“匪茹曾申诫,惟明可保躬”表达了对古镜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古镜可能蕴含的道德教诲或自我警醒的意义。“他时赐盘鉴,来照梦中熊”则以未来之期,期待古镜能再次照亮梦想,寓意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镜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物质层面的美,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是一首富有深度和想象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