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岭号枪竿,危亭揭岭颠。
四山皆培塿,万里尽平川。
草树秋犹秀,冰霜石半坚。
全燕归眼底,佳气郁中天。
这首元代诗人周伯琦的《九月一日还自上京途中纪事十首(其七)》描绘了一幅秋日山行的景象。首句“高岭号枪竿”以比喻手法,将险峻的山路比作挺立的枪竿,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路的陡峭。接下来,“危亭揭岭颠”进一步描绘了山巅上的亭子,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登高望远的意蕴。
“四山皆培塿,万里尽平川”两句运用对比,写出了四周山峦起伏,而远方则是广袤无垠的平原,展现出空间的开阔和变化。秋天的景色在“草树秋犹秀”中得以展现,虽然已是深秋,但草木依然保持着生机。
“冰霜石半坚”则描绘了山石经受严寒考验,坚韧不屈的形象,暗寓诗人坚韧的意志。最后两句“全燕归眼底,佳气郁中天”,以大雁南飞的景象寓意时光流逝和归乡之情,同时“佳气郁中天”也寓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国家祥瑞之气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的山水情怀。
不详
洪赞地何高,居人汲井劳。
二钱博斗水,百丈曳修绹。
石乱山馀骨,沙深溪不毛。
岂知江海上,终日厌波涛。
怀来虽小县,城郭颇周严。
野寺严兵骑,溪桥飏酒帘。
唐碑文未泯,汉候吏无觇。
山色青堪掇,冈头为少淹。
青山如波涛,汹涌无涯涘。
危标会其交,拔地相对峙。
何年凿空翠,潇洒见佛寺。
云烟护重阑,蛟龙固灵址。
松风振檐铃,柳露洒窗纸。
雨花古岩空,漱石飞泉驶。
孰知居庸关,有境乃如此。
境幽物色奇,心豁眼无滓。
俯视征途中,车马尘靡靡。
陟高重盘桓,虚轩屡徙倚。
悠然悟真幻,上马复少止。
朱颜亸鬓怯轻寒,欲托奇毛吐肺肝。
想得剑关春日暮,梦中犹作海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