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腊日游尧山

春前信息,到处欢声满。

旌旆出西郊,拥笙歌、婵娟两畔。

东巡事往,空有雪中山,仙驭悄,古风间,谩动吟人叹。

天边身世,况值重华旦。

击壤访遗民,想如云、望中不断。

功名休论,齐楚共唐虞,开口笑,插花归,更候清秋晚。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春天来临前的气息,四处洋溢着欢快的声音。
旗帜飘扬出西郊,笙歌环绕,月光下美女相伴。
昔日东巡已成往事,只剩雪山依旧,仙人的车驾悄然离去,古风中引起诗人的感叹。
身处天边,又逢盛世黎明。
探访遗世独立的百姓,他们像云彩般连绵不绝在视野中。
功名利禄无需多言,齐楚之地共享和平,开怀大笑,手持鲜花归去,期待着清秋的傍晚。

注释

欢声:欢快的声音。
旌旆:旗帜。
婵娟:美女或月亮。
雪中山:雪山。
仙驭:仙人的车驾。
吟人:诗人。
重华旦:盛世黎明。
击壤:比喻访民。
遗民:流离失所的人民。
插花:手持鲜花。

鉴赏

这首《蓦山溪·腊日游尧山》是宋代词人黄裳的作品,描绘了冬日腊日游览尧山的场景。词的上片通过“春前信息”和“旌旆出西郊”的热闹气氛,展现了节日的喜庆与出游的兴致。"婵娟两畔"暗示了美景相伴,而“雪中山”和“古风间”则寓含了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静谧,引发诗人深深的感慨。

下片转而抒发词人的身世之感,以“天边身世”起笔,表达了远离尘嚣的心境。在这样的时刻,词人“击壤访遗民”,想象着与百姓同乐的情景,展现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功名休论”表达词人超脱世俗名利的态度,他更愿意“齐楚共唐虞”,追求和谐安宁的生活。最后,“开口笑,插花归,更候清秋晚”描绘了词人悠然自得,期待着清秋佳节的到来。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游历为线索,融景色描绘、个人感慨和理想寄托于一体,展现了词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向往和谐的社会风貌。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锦堂春/锦堂春慢.玩雪

天女多情,梨花碎剪,人间赠与多才。

渐瑶池潋滟,粉翘徘徊。

面旋不禁风力,背人飞去还来。

最清虚好处,遥度幽香,不掩寒梅。

岁华多幸呈瑞,泛寒光,一样仙子楼台。

虽喜朱颜可照,时更相催。

细认沙汀鹭下,静看烟渚潮回。

遣青蛾趁拍,斗献轻盈,且更传杯。

形式: 词牌: 锦堂春慢 押[灰]韵

瑶池月/瑶台月(其一)云山行

微尘濯尽,栖真处、群山排在云汉。

青盘翠跃,掩映平林寒涧。

流水急、数片桃花逝,自有留春仙馆。

秦渔问,前朝换。卢郎待,今生满。谁伴。

元翁笑语,相从未晚。更安得、世味堪玩。

道未立、身尤是幻。浮生一梭过,梦回人散。

卧松庵、当会灵源,现万象、无中须看。

乾坤鼎,阴阳炭。琼枝秀,金圆烂。何患。

朝元事往,孤云难管。

形式: 词牌: 瑶台月

瑶池月/瑶台月(其二)烟波行

扁舟寓兴,江湖上、无人知道名姓。

忘机对景,咫尺群鸥相认。

烟雨急、一片篷声碎,醉眼看山还醒。

晴云断,狂风信。寒蟾倒,远山影。谁听。

横琴数曲,瑶池夜冷。这些子、名利休问。

况是物、都归幻境。须臾百年梦,去来无定。

向婵娟、留住青春,笑世上、风流多病。

蒹葭渚,芙蓉径。放侯印,趁渔艇。争甚。

须知九鼎,金砂如圣。

形式: 词牌: 瑶台月

蝶恋花(其一)月词

忽破黄昏还太素。寒浸楼台,缥缈非烟雾。

江上分明星汉路。金银闪闪神仙府。

影卧清光随我舞。邂逅三人,只愿长相聚。

今月亭亭曾照古。古人问月今何处。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