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同缪子唐子分得开字二首(其一)

辽水秋寒雪不开,家家捣练自徘徊。

那堪残月关山夜,鸿雁声声天际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辽河岸边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寒冷与孤独感。

首句“辽水秋寒雪不开”,以辽河为背景,点明了时间是深秋,环境是寒冷且雪未降。辽河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象征边疆或远离喧嚣的宁静之地,这里的“秋寒”不仅指自然界的寒冷,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冷寂。

次句“家家捣练自徘徊”,描述了人们在寒冷的夜晚进行捣练(制作衣物)的情景。捣练是古代制作衣物的一种工艺,需要在寒冷的夜晚进行,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劳作的不易。同时,“自徘徊”三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寒冷中忙碌却孤独的形象,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情感深度。

第三句“那堪残月关山夜”,将画面进一步推进到夜晚,强调了月色的残缺和环境的孤寂。残月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未来的不确定,而“关山夜”则让人联想到边关的遥远和战争的残酷,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

最后一句“鸿雁声声天际来”,以鸿雁的叫声作为收尾,既是对前文孤独情境的补充,也蕴含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鸿雁南飞是古人常用的意象,它既是季节变换的标志,也是游子思乡之情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辽河、捣练、残月、关山和鸿雁等元素,构建了一个深秋夜晚辽远、寂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感受。

收录诗词(352)

戴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坐同缪子唐子分得开字二首(其二)

清宵孤馆拨寒灰,烧烛闻鸡酒数杯。

长笛一声听未了,梅花疑向雪中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不寐得归字同缪子

参横碧落夜霜飞,玉漏声沈烛影微。

明月画桥杨柳渡,关山不隔梦魂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失题

女伴罢吴讴,含悽独上楼。

空闺人不见,窗外月如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立春

腊尽春回际此辰,异乡烟景又重新。

山承暖日将舒柳,面拂寒风尚畏人。

凤历争看新节序,龙钟愧说老精神。

相思南国今宵梦,策杖西溪路不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