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山紫云洞

群峰际东海,一峰凌紫云。

昔人炼丹处,石室莓苔纹。

飘飘龙虎车,即此上丹阙。

惟留白鹤影,宛在青松月。

下有静者庐,其人颇淳庞。

一水落天镜,万花明石窗。

药食有时暇,还来叩岩关。

心与鱼鸟乐,身随天地閒。

伊余困流俗,十载未应还。

长歌赋招隐,梦绕天涯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石竹山紫云洞的壮丽景色和隐逸之士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厚的道家哲学色彩。

首句“群峰际东海,一峰凌紫云”,以磅礴的气势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中。群山环绕,直插云霄,其中一座山峰更是超越紫云,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

接下来,“昔人炼丹处,石室莓苔纹”两句,引出了一段历史的痕迹。古人在此修炼丹药,留下石室,上面覆盖着莓苔,既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这里曾是修行之地。

“飘飘龙虎车,即此上丹阙”描绘了仙人乘龙虎车飞升至仙境的情景,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惟留白鹤影,宛在青松月”则通过白鹤的影子,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仿佛白鹤与月光下的青松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而宁静的世界。

“下有静者庐,其人颇淳庞”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居所,居住在这里的人生活简朴而纯真,远离尘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一水落天镜,万花明石窗”通过清澈的流水和明亮的石窗,展现了隐居者生活环境的清幽与美好。

“药食有时暇,还来叩岩关”表明隐居者在闲暇之余,还会回到这山中,继续探索自然的奥秘。

“心与鱼鸟乐,身随天地閒”表达了隐居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心灵如同鱼鸟般自由自在,身体则随着天地的节奏悠然自得。

最后,“伊余困流俗,十载未应还”诗人自述自己深陷世俗的困扰,渴望能像隐居者一样,摆脱尘世的束缚,回归自然。

“长歌赋招隐,梦绕天涯山”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梦中寻找到心中的那座山,寄托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554)

林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徐濆湘潭离思图

荆南不堪别,孤棹向何处。

人分鸿雁秋,树带潇湘雨。

离思亘重襟,登高但凝伫。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酬外兄林大见寄

衰孱谢时耀,索居久荒芜。

顾兹升斗禄,遂与田园疏。

文墨互纷糺,舍馆若僧居。

斋中无馀物,草木盈前除。

缅怀桑梓遥,况与亲爱迂。

举头望飞云,清兴与之俱。

飘飘西南风,翼彼五云书。

岂惟比兼金,欲贶无琼琚。

抚运感离间,衔哀念先庐。

泉台未及封,旧业应翳如。

失路已窘步,孤生叹多虞。

仰惭南枝禽,俯愧同队鱼。

沉忧发已种,抚事心已痡。

裁诗重于邑,安得膏吾车。

形式: 古风

饮马长城窟

嬴秦乱天纪,紫塞徒经营。

千秋扶苏血,脉脉流泉声。

吾闻渥洼龙,中天应房星。

所以千里驹,翩然来汉庭。

形式: 古风

题江上琴兴

太朴本无事,大听元希声。

何如伯牙子,尚怀山水情。

我有太古调,欲托丝桐鸣。

人间正寂寞,毋使蛟龙惊。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