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这两句诗是李白的《忆东山二首(其一)》中的片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自然之美的描绘。
“不向东山久”,表达了诗人对东山之行的频繁与亲切,这里的“不久”暗示了一种即将离去或已经离开的状态,带有一丝哀愁。
“蔷薇几度花”,蔷薇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它的花开花落往往不被人注意,但在这里却成了诗人记忆中的重要景象。它描绘了时间流转与季节更迭,蔷薇的花期来临又匆匆离去,如同人生岁月,充满了无常感。
“白云还自散”,此句通过白云的自然散去,烘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变迁,表现出了内心的淡定与宁静,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都应保持一份从容不迫的心态。
“明月落谁家”,这句话则将视线转向夜晚的明月。诗人并不直接回答月亮落在哪个家的屋顶,而是留下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感受那份宁静与孤独,似乎也在询问时间流逝后,那份美好记忆又将属于谁。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变迁无常的世界所保持的超然态度。
不详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